华为或将接入T3出行启动全国扩张步伐,网约车赛道有新看头吗?
网约车的诞生,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如上下班、外出聚会、办要事等等,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催生了巨大的网约车市场,网约车赛道也吸引着越来越多资本的关注。
如今,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如滴滴、美团、高德、曹操等为代表的网约车企业,赛道选手颇多、热闹非凡的同时,行业竞争进一步激烈。老选手未退出舞台,新选手已跃跃欲试,今年7月,华为就推出了Petal出行,也试图来分一杯“网约车”的羹。
华为打车将全国扩张
前段时间,华为的“寒气论“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令人闻之骇然。然而寒气似乎没有吹到华为的打车业务,近期,华为打车又开始筹备新动作。
据了解,华为新推出的打车平台Petal出行正在筹划新的扩张计划。继此前的北京、深圳、南京等少数几个城市后,Petal出行计划进军全国市场,目前正在与T3出行洽谈全量接入。
今年7月27日晚间,在 HarmonyOS 3 及华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上,华为终端 BG 首席运营官何刚正式宣布推出打车服务Petal出行。随着Petal 出行服务的上线,代表着华为正式入局网约车领域。
Petal出行基于华为自研地图引擎能力,提供聚合打车服务。用户无需下载应用,通过服务卡片就可获得与应用相同的体验,并且可在手机、手表、平板、PC等设备间协同使用。
为增强用户体验感,Petal出行还提供包含社交、购物、餐饮等基本生活地理位置服务。华为自身不直接提供运力,具体服务由第三方合作伙伴提供,此前已聚合首汽约车、神州专车等服务商。
那么,华为打车与T3出行的这次洽谈合作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就T3出行来看,作为一汽、东风、长安三大“合作”的首个产物,需要更多用户规模来进一步立足市场,其与华为洽谈合作也是情理之中。
日前,T3出行CEO崔大勇介绍到,T3出行已经进入全国92座城市,拥有的合规运力规模超过80万,居于行业第一位。华为Petal出行如果全量接入T3出行,其覆盖的城市也将拓展至92个,能够保证运力合规。
而就华为方面来看,目前搭载鸿蒙OS的华为设备数已突破3亿。这样的用户流量池也正是T3出行所需要的,用户规模拓展后,合规的司机运力将拥有更多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华为与T3出行达成合作,双方合作的领域或许除了网约车之外,还有可能涉及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业务。
当前,新能源和自动驾驶领域都是汽车行业的新型发展方向,也是华为和T3出行的重要业务方向所在。据了解,T3出行正在推进平台车辆的新能源化,根据崔大勇公布的相关数据,T3出行自营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型占比达92%。
自动驾驶方面,华为已通过自研的激光雷达算法实现了接近L4级别的自动驾驶。在当前出行行业强调合规以及数据安全的背景下,自主可控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及场景、数据,也将成为华为与T3出行合作的潜在空间。
网约车赛道还值得被看好吗?
回顾中国网约车行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酝酿时期、迅猛发展时期、规范时期和整合发展四个阶段。
2010年易到用车在北京成立,2012年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先后上线,网络打车初步进入大众视野。2013年,网约车进入迅猛发展时期,中国大小打车软件总达40多种,2014年6到9月快的、滴滴、优步相继推出“网络专车”服务,网约车逐渐在全国各大城市推广。2015年,网约车进入规范时期,上海交通委正式宣布向滴滴快的平台颁发网络租车平台经营资格许可。2016年,交通运输部出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的合法地位被认可。
传统出租车供应数量有限,出行市场供不应求,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新政承认网约车的合法身份,这些都为网约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机遇。
自中国交通运输部颁发网约车新政之后,行业发展渐趋规范。企业在B2C和C2C的大框架下形成了包括私家车+私家车主、租赁公司车辆+劳务公司驾驶员、平台自有车辆+劳务公司驾驶员的三种经营模式。平台在运营模式一、二中担任中间商获取部分收入,同时也是监督者角色,依靠用户评价系统来管理平台内经营者;在模式三中,平台主要担任商家角色,获取经营利润。此外,移动支付系统的完善也有利于网约车的发展。
就用户规模来看,网约车用户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已达3.40亿人,网约车市场需求旺盛。
从前,网约车行业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共享经济风潮诞生,造成大量企业跟随网约车风口入局,市场产生大量同质化产品,并严重挤压市场空间。网约车纳入政府监管后,无法适应监管的企业悄悄退场。资本的集中走向推动行业整合加速,市场难免呈现寡头趋势。如今,华为的入局或有望打破原有模式,出现新的市场抗衡局面。
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资本入局,“网约车”这一块大蛋糕被看好是必然,至于这个蛋糕如何分,还得看各平台实力。
目前网约车行业市场体系逐渐形成,用户体验仍需进一步深化。网约车已经过了的高速扩张的阶段,在市场体量上拥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服务质量与现有市场体量之间仍然存在巨大差异。网约车安全问题、价格监控、司机素质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由此,能否为用户提供更优质、更稳定可靠的服务,能否在稳定可靠之外,进一步打造出个性化的服务体验,这些都将成为平台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