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广州20年老店关门谢客,实体连锁店“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有着近20年历史的广州海珠区万国奥特莱斯家乐福店,近日发布了《愿君安好,别处再见》的告示牌,该门店将于2022年2月28日停止营业。仔细数来,广州多家知名品牌连锁门店相继出现了“关店潮”:去年11月30日,经营了25年的广州王府井百货宣布关店;随后于12月底,摩登百货海购店宣布关门——传统品牌连锁门店持续关店,商圈购物元素进入到“洗牌”和“重构”阶段。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此前发布的《中国新零售产业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国内零售业变革进入“深水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建立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字驱动型新零售业态,是行业变革的主旋律。新老零售业态将长期并存,相互竞争、相互补充。
辉煌了20多年的传统实体连锁店,该走向何方?值得关注。
“内忧外患”导致老店关门,被迫“出圈”
家乐福万国店是广州的第一家家乐福,于2002年8月20日开业,在万国电器城基础上,升级为现代化商业中心。20年前刚开业的时候,家乐福的到来,显著提升了附近商圈的人气和档次。随后,消费市场兴起了“奥特莱斯”热度,万国广场转型为城市版的“奥特莱斯”,“品牌直营、厂家直销”是主打的特色。
从外部原因看,商圈转型或许是这间家乐福老店宣布关闭的重要因素。根据家乐福万国店方面的通告,关店原因是“租赁期满,整体布局不再规划超市业态,收回场地另有他用”。从近年来市场行情发展趋势看,传统超市普遍遭遇市场新锐势力的挑战。最明显的一点,生鲜超市比例越来越多,像盒马鲜生、钱大妈等生鲜类门店,分流着传统大型超市的部分客源。
从内部原因看,家乐福近年来不是很理想的经营状况,或许是老店被迫关闭的另一大主因。公开资料显示,从2016年开始,家乐福逐步出现比较严重的业绩问题,经营不善。2019年,家乐福被苏宁以48亿元收购了80%的股份之后,业绩依然没有太多的改观。2020年家乐福净亏损7.95亿元。
而大股东苏宁的日子,似乎也不甚理想。1月28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2021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23亿元—433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42.75亿元。苏宁易购方面透露,过去一年,家乐福中国受疫情及零售大环境市场竞争影响,销售收入增长未达预期,预计减值约10亿元。
目前,广州仅剩三家家乐福门店——康王店、员村店、新市店。家乐福万国店的关闭,不由得让人对于这三家家乐福门店,格外关注。家乐福中国的大股东苏宁易购近期表示,未来家乐福中国将拓展会员店,精耕大卖场业务、拓展B2B业务、O2O业务。在广州黄埔区,家乐福开始拓展零售云业态,预计今年之内开出90家店,此外还有到家业务等其它一些业态规划。
连锁门店普遍承压明显,不易“破圈”
如果说家乐福的关店只是偶然的话,过去几个月以来,众多有着20年左右经营历史的广州知名连锁老牌门店出现关店潮,仔细分析来看,并非偶然。
一方面,普遍偏高的店租,成为制约品牌连锁大卖场的关键性因素。最近十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商业地产上涨的因素非常明显。这导致众多商家的基础运营成本相对偏高。如果要在商圈当中进驻某一个零售店面,需要付出比以前更为高昂的费用。尤其是持续两年的疫情因素,对于门店整体的销售额有很大影响。几乎在每一片商圈中,都存在着铺面多次易手、经营主体换了一波又一波的情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连锁店面重新调整势在必行。
另一方面,与实体店租居高不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电商市场的稳定发展,或多或少给实体门店带来巨大冲击。回顾家乐福门店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家乐福、百佳超市、好又多、华润万家以及王府井、摩登百货等大型连锁门店的火爆时期,正是20年前连锁门店的“黄金期”,那个时候还有国美和苏宁等专业家电连锁。在电商未形成规模化优势的时候,大型连锁门店“一站式”购物方便了人们的购买需求。
大约从2010年开始,国内电商迅速崛起。以2012年电商市场爆发“价格战”为标志,电商在新零售市场中的份额日渐升高,越来越多的商品转入到线上零售,某种程度上“抢走”了传统连锁门店的客流。
而众多大型连锁门店,尤其是超市,普遍靠的是“走量”模式,即客单价和利润并不高,主要凭借着巨大的客流量来实现盈利。在电商“抢逼围”之下,大型连锁门店普遍遭遇“天花板”。广州东山口锦轩现代城曾经是知名的“好又多”超市连锁门店之一,2014年就宣告停业,至今没有大卖场进驻,依然是零散商户模式;华润万家的华景新城店、天河南二路店,超市部分之外原本还有很多品牌商家进驻,但近一两年不断调整,要么改为健身场所或者教培场所,要么干脆闲置空放。
传统的“大店模式”在店租偏高、实体店客流下降的趋势下,目前尚未形成相对利好的盈利模式,或者说,对应的调整政策并未达到预期。
新零售业态进入“深水区”,重构“新圈”
艾媒咨询发布的《中国新零售产业研究报告》显示,目前中国零售业进入到“新零售”发展阶段。最初是大零售模式,以实体店为主,而后涌现出电商,逐步进入到O2O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
艾媒咨询师认为,规模、成本、效率是零售业比拼的重要内容,商超、百货、卖场等传统零售业态很难同时兼具三种优势,在市场竞争激烈以及消费需求升级的背景下,部分传统业态逐渐呈现疲态。
新零售主张以“人”为本,“货”和“场”都围绕“人”进行规划布局,重构“人、货、场”之间关系,最终形成以消费者为中心,以线上线下为两翼,由数据、供应链、物流、支付、金融组成的新零售生态系统。由此,可能会衍生出新的物种,近些年来非常火爆的生鲜市场,就是新锐细分势力之一。
不过,电商并非传统实体连锁店的“救命稻草”,电商也将面临自身发展的瓶颈。艾媒分析师指出,当前中国零售业发展环境呈现出新常态:一方面,传统实体零售既要面临线下同质化竞争,还要应对网络零售的消费分流;另一方面,互联网人口增长红利趋尽,网络零售额增速放缓。
目前,零售业变革进入到“深水区”,数字化零售生态正在逐步完善。各方关注的焦点转至新模式、新物种、新业态对零售效率的提高,以及用户体验的提升,产业步入精耕细作阶段。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意味着新零售业态很难完全垄断,而传统零售业态也会借助技术进行变革升级。因此,新老零售业态将长期并存,并形成相互竞争、相互补充的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