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娃到炼娃!“双减”后儿童体育消费“火”了,哪些品类最受欢迎?
近几个月,“双减”这个关键词一直成为家长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
简单来说,“双减”政策就是做两大减法,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鸡娃”这两个字近三年来已经成为了一个普及的词汇,如幽灵一般笼罩在家长们的心头。毕竟,“你来,我培养你,你不来,我培养你的对手。”这样的广告语刺目而又扎心。而“双减”政策的出台,不仅让教育回归了学校,也让社会上的教育环境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在落实“双减”措施后,学生们没有了作业和课外培训的负担,课外活动时间得以增加。而在多种课外活动中,兼具趣味性与健康性的体育锻炼成为受到父母孩子普遍欢迎的一项活动。
事实上,前些年的“鸡娃之风”,已有很多家长看到了青少年缺乏体育锻炼后的弊端,而如今有政策支持,家长们更愿意多抽时间让孩子参与运动。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双减”后,超过半数的儿童(56.0%)平均每天锻炼时长能够达到1小时以上,父母带孩子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也明显增多(42.3%)。
儿童体育锻炼时长与频率的增多刺激了儿童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体育用品消费市场更是热闹起来。据天猫数据显示,2021年9月这个新开学季,销量最好的不再是书皮,而是各类体育用品。
那么问题来了,从“鸡娃”到“炼娃”,哪些体育用品最受欢迎?
调研数据显示,“双减”政策颁布后,有91.8%的消费者购买过儿童体育用品,其中,体育器材最受消费者青睐,70.4%的受访者表示在“双减”政策颁布后购买过此类产品。
而在具体品类方面,羽毛球、篮球是“双减”后消费最多的体育器材品类,露营帐篷是消费最多的户外装备品类。值得注意的是,运动鞋服的消费人数占比超过85%。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儿童体育用品的市场需求已经偏向于中国本土品牌而不是全球品牌。
“双减”后的儿童体育用品消费中,国产品牌受青睐度远高于国外品牌的受青睐度。其中,选择李宁品牌的消费者占比达到51.9%,其次为安踏(48.6%)、特步(36.8%)。选择耐克、阿迪达斯等国外品牌的消费者比例分别为30.9%、24.4%,较国产品牌占比低约20%。
可见,曾经占据大部分中国市场的阿迪达斯、耐克等海外品牌不“香”了,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网友们美称为“国货之光”的李宁、特步、安踏等品牌跑赢市场。
这一点,从各品牌的销售数据上也得以窥见。今年9月开学季,天猫上国产运动品牌李宁、特步、鸿星尔克等开学季成交同比去年翻倍。国货运动品牌领衔竞争格局的时代已经到来。
如今儿童能体验到的运动项目很丰富,相关体育用品更是五花八门。在“双减”政策的加持下,消费者购买体育用品的支出提升。
调研数据显示,“双减”后的儿童体育用品消费支出多集中于500-1500元之间,消费者人数占比过半,达到56.9%。相较于去年同期,26.9%的消费者表示“双减”后的儿童体育用品消费支出有所增加,支出同比减少的消费者仅占19.4%。
儿童用品消费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那消费“大头”在哪?
在不同类型儿童用品消费的横向对比中,儿童服饰与儿童体育用品的消费支出最高。其中,66.4%的受访者花费在儿童体育用品的支出在500-2000元之间。儿童体育用品消费线上线下基本持平,从线下运动品牌专卖店进行购买的消费者占比最高,达到40.5%。
总体来看,受访消费者在儿童体育用品消费上的体验较好。
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消费者(57.5%)对现在儿童体育用品消费表示满意,不满意以及非常不满意的消费者占比合计仅为3.7%。
但在存在问题感知上,价格太贵、原料安全没有保障是消费感知较为明显的两大问题,占比分别为49.9%、40.7%。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儿童体育用品的生产制作不仅要在尺寸大小上适合儿童使用,更应该关注产品原料的安全性,从多方面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全民健身的日益普及,再叠加“双减”政策的影响,相信这股儿童运动消费热潮还将持续“热”下去。
在儿童体育用品的未来消费上,调研数据显示,93.8%的消费者表示未来有购买意愿。其中,想要购买儿童球类体育用品的消费者占比最高,达到60.8%,这表明球类运动依然是最为普遍的儿童体育运动选择。此外,溜冰鞋、呼啦圈、瑜伽、露营装备等新式体育用品受欢迎度也相对较高。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儿童普遍具有好奇求新心理,因而新式体育用品的未来市场潜力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