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商业化研究: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000亿,应用趋向综合化和复杂化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及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中国人工智能逐渐落地,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近期,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专题研究报告》,围绕人工智能商业化背景、现状、具体应用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解读。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潜力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4000亿元
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在技术不断成熟、政策持续推动、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提高等多方面因素作用下,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00年以后,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2020年达到1500亿元,到2025年可以达到4000亿元,未来呈现爆发式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吸引了大批资本,资本持续看好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14年以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并于2018年达到高峰,融资规模达到1311亿元,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融资规模为898亿元。
人工智能行业发展阶段已经过了概念期,其三大基础数据、算力和算法的进步使得商业化落地日趋成熟,企业发展也进入快车道。
截止到2019年年底,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共有797家,占世界总数的14.8%,从数目上来看仅次于美国。从地域分布上来看,主要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具体主要分布于北京、广东、上海和浙江。
金融和安防领域率先突破,娱乐、医疗等行业有望成熟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较为成熟的行业是金融和安防领域,这些行业本身有大量的数据积累,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人工智能应用领域逐渐向智慧医疗、智能家居、娱乐等领域拓宽。
传统的金融行业沉淀了大量的数据,因此中国人工智能在金融业的应用较早,应用范围比较广泛。典型的应用主要为贷款公司的风险控制和资金回收、面向个人投资者的智能投顾、面向二级市场的智能投研等,另外,金融机构(如银行等)网点的引导机器人也受到市场关注。
安防则是中国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最快、最成熟的行业,人工智能在安防行业主要应用的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和知识图谱技术,商业化应用场景多样化,主要分为公共安全及民用安防两类。
人工智能、物联网和云计算是智能家居的三大关键技术。智能家居与人交互依赖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如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来支撑,同时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也提升其智能程度。例如,把智能家居被动地接收指令转为主动感知、调整,智能程度上升的同时,用户体验也进一步提升。目前中国智能家居落地多样化趋势明显,行业发展推动家居全屋智能化。
而娱乐方面,VR和AR作为智能娱乐的主要技术,在国内娱乐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视频游戏和视频娱乐是VR和AR最大的应用场景。AR核心技术之一就是SLAM算法,这种算法可以实现对每一帧画面实现定位和构图,目前有前沿研究把深度学习引入到SLAM算法之中,使得AR能够理解更多信息。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人工智能在金融、安防、智能家居、医疗、娱乐等多个行业逐渐落地,并整体呈现出复杂化和综合化的应用趋势。未来,随着算法的进步和算力的增加,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落地会越来越多。
人工智能应用趋向综合化和复杂化,脑机交互有望提升人机交互带宽
当前,人工智能应用主要是智能语音、人脸识别等单一场景。随着智能家居、智慧物流等新的应用场景的成熟,人工智能的应用将会呈现出复杂化和综合化的特点,使得人工智能的价值也得以提高。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智能语音、动作识别等更新的交互方式得以广泛应用,与此同时,柔性显示、3D电视机等技术也在同步发展。未来,脑机交互技术有望成为人机交互的主流方式之一,并显著提高交互带宽和反应速度。同时,5G的发展也为交互带宽的增长提供条件。
此外,人工智能开源化促进其与实体经济融合。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开源,平台、硬件和底层技术的开源可以使实体经济内的中小企业更快地学习基础算法及思路、缩短开发周期,从而使得人工智能的应用得到量的增加,而企业的个性化开发也促进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