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里巨子到“弃子”,易果生鲜破产重组
生鲜电商平台易果生鲜被曝已进入破产重组。
10月13日,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易果生鲜(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云象供应链(上海云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安鲜达(上海安鲜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已于7月30日进入自愿破产重组。
据悉,易果生鲜旗下新加坡公司膳盟食品发布的截至今年6月底财报显示,所有与易果相关的个体(包括上述三家公司)欠集团的应收款项减去应付帐款共计约1320万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6562.64万元),其中来自上述三家公司的共为1240万新加坡元(约6164.91万元)。膳盟食品董事会认为,易果生鲜、云象供应链和安鲜达的破产重组会对集团的继续运作造成重大影响。
报道称,由于无法获取中国法庭的文件,膳盟食品董事会无法评估破产重组的影响,目前的信息仅来源于公共领域,并未说明重组计划的细节和理由。据了解,提交有关破产重组的债权人债权证明的截止日期是10月19日。针对经营问题,膳盟食品董事会已探讨解决各种途径,包括向投资者融资等措施等。
易果生鲜,从阿里巨子到阿里“弃子”。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易果生鲜的运营主体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2月,注册资本约3610万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张晔,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为其大股东,持股16.56%,张晔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3.94%。
自2010年来已完成7轮融资,其中2013-2016年间,阿里巴巴及其旗下云锋基金共参与了A、B、C三轮融资,且均为领投方,三轮累计投资金额达数亿美元。此外,2017年8月,易果完成3亿美元D轮融资,由天猫投资。
D轮融资后,易果与天猫进一步融合,取得了天猫生鲜的独家运营权。除此之外,易果还与天猫共同组建了冷链物流安鲜达,并向上游布局了云象供应链平台,并开始向“具备供应链、冷链物流和生鲜大数据能力的综合型平台”转型。
与阿里的深度捆绑,一度让易果业绩飙升。该公司联合创始人、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成员金光磊在2017年的媒体聚会上曾透露,这一年,易果集团GMV达100亿,较2016财年披露的36亿元增长了178%。按照当时的规划,易果生鲜将在2018年实现盈利。
但在2018年12月,阿里巴巴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时,将易果生鲜负责的天猫超市生鲜运营转交给盒马。易果生鲜则进一步强化数字驱动的生鲜全产业链协作平台的定位,为包括盒马、大润发、饿了么在内的阿里生态内新零售、新餐饮服务。
失去C端天猫生鲜运营权之后,易果的“供应链”、“冷链物流”和“新零售赋能”三大定位面临较大挑战。
从C端转向B端,易果生鲜的转型之路可谓坎坷。
2019年12月,易果生鲜旗下“我厨” 官网和APP暂停服务,易果生鲜“安鲜达”则被传2019年10月底开始全面解散,大量员工于双11前夕办理离职手续并寻找出路,而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在2019年12月被上海长宁区人民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1411.02万元。
今年1月,易果生鲜运营主体上海易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被上海长宁区法院冻结价值1029.72万人民币的股权和其它投资权益,执行法院为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冻结期限自2020年1月14日至2023年1月13日。
对于此事,易果生鲜方面回应称,上述被冻结股权的案子主要是因为商务纠纷,涉及与供应商的货款支付问题,双方试图达成和解,正在走法律程序,不方便细说,而易果生鲜正在从面向个人消费者向企业客户转型。
易果生鲜接连出现的被曝出裁员,被列入被执行人,冻结股权等事件,则是其B端转型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阵痛。
不得不说,从2013年拿下阿里巴巴A轮融资时的风光无几,到现如今被曝已进入破产重组,易果生鲜坠落的速度让外界震惊。
生鲜平台,哪些能笑到最后?
生鲜零售是一个广阔的市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受访用户中有47.37%的用户在生鲜电商平台购买过食品,这反映出居民对生鲜电商的接受度逐步提高、需求增大。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产品的交易更进一步突破了区域的限制,人们日常生活对于生鲜产品的需求也进一步被激发,所以灵活且方便的生鲜电商渠道得到发展机遇。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保持29.2%的稳定增长,达到1620.0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升至2638.4亿元,同比增长62.9%。
艾媒咨询分析分析师认为,电商渗透、“宅经济”兴起、巨头入驻、技术赋能,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将迎来高速发展。
据了解,目前生鲜电商行业包括多种商业模式,有以京东生鲜、天猫生鲜、拼多多为代表的传统B2C自营模式、平台模式,以每日优鲜、京东到家、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到家”社区模式,以及以盒马鲜生、7Fresh为代表的“到店+到家”模式。
近两年,除传统生鲜电商外,互联网公司、线下商超纷纷布局生鲜业务。生鲜电商的抢滩战激烈,进入发展的瓶颈期,行业大环境不好成为业界共识,除了易果生鲜,吉及鲜、妙生活、呆萝卜等平台也都在2019年被曝出经营困难。
那么,在生鲜平台竞争淘汰的“加速期”里,谁能笑到最后,仍待市场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