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走出去”步伐加快:上半年我国中药材及饮片出口增长20%
在服贸会2020北京中医药国际发展论坛上,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会长谈圣采带来题为《传统医药国际化发展机遇与挑战》的发言。
谈圣采介绍,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中,多国把目光投向了中医药,一定意义上,中医药迎来振兴发展、走向世界的重大机遇。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了6.18%,达到了21.44亿美元,中药材及饮片的出口额更是同比增长了近20%,达到了6.18亿美元。
中药材产业前景趋好
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全程参与疫情防控与患者救治,是中西医优势互补、双管齐下的重要实践。此次疫情之后,不管是对中医人,还是对患者来说,都深知中医愈加成为社会的一种必需,中医药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中医药的春天就是中药材的春天,中药材指中医指导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中国现有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2021年中国中药材行业发展现状及产业链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国中药材市场规模2017年为1018亿元,2018年达到近1246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1708亿元,2024年将超过2000亿元,年平均复合增长近10%。
与此同时,国家也颁布了一系列扶持中药材行业发展的政策,如2019年10月,《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等六大意见。在国家政策扶持、社会经济奠基、中药技术加持以及中药需求扩大等要素驱动下,中国中药产业会迎来新的发展良机,倒逼中药材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艾媒商情舆情数据监测系统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期间,中药材的热度指数持续攀升,特别是2020年6月中旬以来,中药用于抗疫、计划打造中药材智能供应平台以及穿山甲从2020版《中国药典》除名等一系列事件,令中药材的网络热度达到高峰。根据词云显示,中药材的上下游产业链(如药材、中成药、饮片、疗效)等都成为公众的关注点。
其中,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后的制成品。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中药饮片行业销售收入增速分别在2016和2018年触底回升。2016年的回升主要原因是中药饮片被纳入基药目录,2018年回升的主要原因是中药饮片不受零加成影响(最高加成15%),同时不计入药占比(药占比<30%),终端医院使用中药饮片的意愿加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药材作为前端的农副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上游,而随着中药材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不断完善,中药材产业链的下游,如中成药、饮片、中药保健品、药妆,尤其是保健品等大健康产品的市场需求会拉动上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推动中药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走出去”步伐加快
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认可了针灸和中草药等传统中医药疗法,从而使得这种疗法得到了更多主流医学的承认。随着国际对中医药的认同感加强以及中国出台《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鼓励中药文化“走出去”,中药进出口贸易将会迎来发展良机。
目前,中医药已经传播到了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元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设立了传统医学的法律法规,18个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
而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最近海内外中医药界一直在分享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配方,中药材也逐渐得到海外的认可。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药作为民族品牌,既需要传承,又需要创新,与国际接轨,“走出去”的步伐应该加快,进一步推动中药材行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疫情虽然提高了世界对中药的需求和认可度,但是中药的出口仍然具备较大的挑战。谈圣采谈到,中医中药应共同走出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药需要中医的指导才能发挥更好的疗效,避免药害事件的发生。中医需要中药的配合,才能做到疗效明显。另外,通过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协同发展,也有望实现全球资源配置。这种配置的理想模式是中国贡献智力资源,如传统方剂、中医理论、新药创新研发,原材料采购来自东南亚、非洲,生产基地可以设在中东欧国家,欧洲生产、全球销售。希望能够通过全球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切实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联合国内优秀的中医药机构,成立中医药海外发展服务联盟。中医药在海外各个国家的政策、法规都不一样,需要系统研究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收集各个市场的具体信息,分区域形成各个国家的法规汇编,知己知彼,中医药组织的步伐才能更稳健。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联盟制定合规的中医药产品目录,在控制质量风险的前提下,壮大海外中医药的产品规模。
“只有形成规模的海外中医药产品以及有规模的服务手段,才能搭建真正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海外销售渠道,补足中医药改革发展的短板”,谈圣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