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解读:贝壳找房赴美IPO
事件:
7月24日,贝壳找房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开递交招股书,拟申请在纽交所上市,计划交易代码为“BEKE”。根据招股书,贝壳上市的承销商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华兴资本等。
纵观近三年的收入指标颇为亮眼:其总收入从2017年的255亿元增加12.3%至2018年的286亿元,再进一步增长60.6%至2019年的460亿元。尽管如此,贝壳找房始终未达到盈亏平衡。招股书显示,2017- 2019年,贝壳净亏损分别为5.38亿元、4.28亿元、21.8亿元。
不过在2020年一季度,由于新冠疫情导致住房交易需求下降,贝壳的营收仅为71亿元(约合10亿美元),同比下降12.7%。而净亏损为12.31亿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1.66亿元。
连续三年亏损,能否撑起一个美丽的上市梦? 如果贝壳找房上市顺利,还将面临哪些“危”与“机” ?对此,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今日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供媒体记者朋友参考选用。
分析师观点:
1、相较于港股,美股对于贝壳找房更具吸引力。
张毅:选择不同地区上市,是公司结合业务模式、盈利水平、难易程度、融资规模、国际化战略等做的综合决定。相对港股,美股对贝壳找房更具吸引力。一方面,对于亏损的企业,美股是容忍的。另一方面,美股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中国市场不是太了解,理论上来讲上市会更容易,或者说更容易获得比较高的回报。
2、瑞幸事件为中国在美上市公司敲响警钟,但影响逐渐消除。
张毅:瑞幸事件为中国在美上市公司敲响了警钟。由瑞幸引发的中概股信任危机,这种影响短期内仍然存在。但从最近这大半年来看,随着多家企业家陆续赴美上市,这种负面影响其实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消除。另外,疫情影响下,大部分实体经济都不容乐观,这也意味着这时市场上拥有大量的热钱。而这些热钱对于中概股的投资其实并不介意,主要原因在于它是新股,运作好的话,理论上来说这种影响几乎是没有的。
3、连续三年亏损,能否撑起一个美丽的上市梦?
张毅:从财务数据上来看,贝壳找房是一个巨亏的企业,并不是特别“健康”,这点它跟瑞幸有相似之处。但是这就是资本市场的规则,后面一大堆权威的机构在支撑着,那会不会形成一定的投资者的追捧,完全是“讲故事”。并且,贝壳找房是在美股上市,而美国二级市场上的大部分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是不太了解的,他们更注重的恐怕是“故事”的编造者,而不是故事的“主角”本身。
4、上市并非高枕无忧,关键在于财务数据由负转正。
张毅:如果贝壳找房在上市过程中,不爆出类似于瑞幸这样的负面消息,那么上市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在上市以后,它的“危”和“机”,确实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长期来看,最重要的还是它的盈利模式,财务数据能不能由负转正,甚至出现增长的态势,这才是贝壳找房未来上市以后最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