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贝壳找房正式提交IPO招股书,至今尚未盈利
据媒体报道,7月24日晚,贝壳找房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公开递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BEKE”。
据介绍,此次上市的主体为贝壳,除平台公司贝壳找房外,还包括链家、德佑,以及金融、装修等业务。而这也将是今年以来中国企业最大规模的赴美IPO项目,高盛、摩根士丹利、华兴资本为贝壳此次IPO的联席主承销商。
对此消息,贝壳找房公司发言人不予置评。
招股书显示,2019年,贝壳共完成超过220万单交易,房产及租赁交易总额(GTV)达到2.1万亿元。就交易额和交易量来看,贝壳集团是国内最大的居住服务平台,成功上市后将成为国内居住服务平台第一股。
资料显示,贝壳脱胎于房地产经纪企业链家,2018年4月成立,定位是技术驱动的“新居住”服务平台;是一个房屋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平台上拥有大量房源信息,覆盖各省市二手房、新房、出租房等信息。
自贝壳诞生,争议与质疑不断,既做平台网站又做经纪业务的行为被行业定义为“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但成立之后的贝壳,一直是资本青睐的宠儿。鉴于平台的体量巨大,以及多重背书,链家及贝壳早在股权融资阶段就显示出强大的融资能力。
2016年和2017年,链家先后完成B轮和C轮融资,其中B轮融资的规模为60亿元。
B轮投资方包括华兴资本、百度、腾讯、新希望集团、海峡资产、源码资本、经纬中国、执一资本等C轮投资方包括融创、万科、高瓴资本、腾讯、华兴资本、新希望集团等。
2019年3月,原投资方在链家的股份通过协议镜像平移到贝壳找房。3月25日,贝壳找房宣布启动D轮融资,D轮融资由战略投资方腾讯领投8亿美元,总规模超过12亿美元。此轮融资过后,贝壳找房的估值超过百亿美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贝壳找房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在最新的招股书中显示,2017年到2019年,贝壳营业收入分别为255亿元、286亿元、460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为71.2亿元;
贝壳主要收入来自于住房交易和服务的费用和佣金。2017、2018、2019毛利润分别为47.68亿元、68.70亿元、112.68亿元。毛利率分别为18.7%、24.0%、24.5%。今年第一季度,贝壳毛利润为5亿元人民币,而上年同期为2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6%,毛利率由25.7%下降至7.0%。
2017年、2018年、2019年净亏损则分别为5.38亿元、4.27亿元、21.8亿元,2020年第一季度净亏损为12.31亿元。
毫无疑问,这连年亏损的页面急需扭转。
招股书透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贝壳进驻了全国103个城市,连接了265个新经纪品牌的超过45.6万经纪人和4.2万家经纪门店。
城市化发展令城市聚集了相对较多的流动人口,房屋租赁成为这一群体的必要需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房屋租赁市场租赁面积达到67.3亿平方米,预计2022年租赁面积将达到80.6亿平方米。另一方面,2018年中国房屋租赁市场租赁人口达2.1亿人,预计2022年租赁人口将达到2.4亿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居住需求,而是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但同时租客的年轻化也影响着租房价格。因此在线租房企业对于房源的抢夺、如何保证房源的质量以及提供房源的高性价比成为下半场房客抢夺战中的关键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