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飞鹤再遭做空,被指类似瑞幸财务造假,官方两度发布澄清公告
7月8日,沽空机构Blue Orca发布对中国飞鹤的沽空报告。
做空报告称,通过对比多项公开数据,其认为飞鹤夸大了婴儿奶粉的收入,同时还涉及虚报数十亿美元的运营费用以及夸大数十亿美元资本支出等行为。
Blue Orca认为,飞鹤的故事更像此前爆雷的Wirecard和瑞幸咖啡,而不是苹果或腾讯。并称其股价仅值5.67港元。
据介绍,Blue Orca的做空报告主要包括:飞鹤通过未披露关联方物流公司的收入不实;尼尔森和商务部的数据显示,飞鹤夸大了收入;有意地少报了数十亿美元的运营费用;幽灵工厂和可疑的退税;夸大了数十亿美元的资本支出等内容。
做空报告发布后,飞鹤盘中跌超8%。截至发稿飞鹤跌0.47%,报16.88港元。
随后,飞鹤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否认Blue Orca Capital报告中的有关指控,并认为有关指控并不准确及具误导性。此外,中国飞鹤预计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将大幅增长超过40%。主要得益于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销量的大幅增长。
7月9日,中国飞鹤再次针对Blue Orca的指控发布澄清公告称,报告中的相关指控毫无事实根据或为失实陈述。并从物流公司及收入确认、行业资料、运营费用、飞鹤泰来收入及退税、资本支出、审计范围、原生态、现金状况、纳税记录和偿还贷款这十大方面反驳Blue Orca对公司的做空指控。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中国飞鹤第一次被做空。
资料显示,飞鹤于1962年成立于黑龙江齐齐哈尔,目前总部位于北京。2003年5月,飞鹤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乳品企业。随后在2005年4月,飞鹤乳业成功转板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市场交易。2013年7月,飞鹤乳业退市并完成私有化。
2019年11月,中国飞鹤成功登陆港交所。然而,上市7天后,飞鹤遭到了沽空机构GMT Research做空。
GMT Research在报告中表示,中国飞鹤已累积有60亿元(人民币,下同)的现金余额(不包括质押存款),相当于营收的51%左右。然而,其在过去5年内没有支付任何股息,公司或许现金受困,也有可能伪造了部分现金。
此前中国飞鹤发布的2019年年报显示,其全年实现营收137.22亿元,同比增长32%;归母净利润为39.35亿元,同比增长75.51%。
近年来,随着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的进一步规范,在漫长的十年恢复期后,飞鹤、伊利和贝因美等国产奶粉品牌都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艾媒咨询《2019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研究与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婴童消费市场,其中婴幼儿奶粉行业发展迅猛。2018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销售额达到2221.0亿元,同比增长18.6%。预计至2020年,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张至2955.1亿元。
调查显示,目前19.7%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国产奶粉,且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信心更强,分别有28.1%和28.9%消费者愿意购买国产奶粉。
飞鹤董事长冷友斌曾表示,飞鹤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先做三四线城市,然后再跑通一二线城市。
不过,整体而言,中国消费者对于进口奶粉的购买意愿较高。但是,在不同群体中存在差异。
中低收入的消费者对于国产奶粉信心更强。对于进口奶粉品牌,高收入(每月可支配收入1万元以上)消费者购买意愿更强。对于国产奶粉品牌,中低收入(每月可支配收入1万元及以下)的消费者信心更强,购买意愿显著高于一二线城市。
对于进口奶粉品牌,本科及以上的高学历消费者购买意愿更强。但对于国产奶粉品牌,专科及以下学历的消费者信心更强,购买意愿高于高学历消费者。
甚至,在进口奶粉品牌的购买意愿上,职业妈妈更强。但对于国产奶粉品牌,全职妈妈信心更强,购买意愿显著高于职业妈妈。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目前本土婴幼儿奶粉品牌的弱势依旧存在,但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国产奶粉在国内消费者中的信任度已逐渐恢复,未来国产品牌就逐渐崛起,尤其是未来三四线城市的奶粉市场将成为国产品牌打好翻身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