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再升温:逆市飘红,26只概念股上涨,如何撬动万亿蓝海市场?
据《证券日报》报道,截至6月17日10:00,沪深两市股指震荡盘整,养老产业逆市走强,整体涨幅接近2%。成份股方面,26只养老产业概念股实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中新药业、北陆药业、东富龙、海正药业、以岭药业、恒瑞医药等个股涨幅居前,均在3%以上。
进入21世纪后,“变老”速度明显加快,中国65岁以上人口每年都在持续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亿人,占总人口数量的12.2%。而2019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6亿,占总人口的12.6%。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老年抚养比(表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逐年上升。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典型模式及城市案例数据监测分析》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老年抚养比为19.6%,增幅为11年来最大,而2009年,中国的老年抚养比仅为11.6%。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11年来,中国老年抚养比增加了8%,并呈加速增长的趋势,未来中国养老形势会更加严峻。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抚养比增加的背景下,国家越来越重视养老产业的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扶持。结合当下养老产业发展状况和养老产业政策热点,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政府支持社区养老模式革新、医养结合深化、智慧养老推进和养老金融市场开放等多个方向改革与开发,推动了养老产业发展。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57万亿元,预计2022年可达10.29万亿元。
截至2019年上半年,投身养老企业的上市公司已超过80家,其中大部分企业都投身房地产业务,占据比例39.0%,万科、保利、远洋和复星等大型上市地产企业也均纷纷投入乐龄养老市场,发展自己的养老业务。其中有部分业务拓展到金融保险,试图开展“保险+养老”的运营模式,这些企业包括合众人寿和泰康保险等大型保险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进军养老产业的企业纷纷将布局重点放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三个经济圈,并且将核心放在一二线的重点城市,还有极大的中国地图空间亟待开发和发展养老产业。
养老产业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面临着体制性障碍、供需结构失衡、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发展问题。其中,供需结构方面,养老产业的服务在质与量上都供不应求,专业服务人员缺乏,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而养老服务体系方面,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带来的养老产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未来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将无法满足中国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必须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此外,目前日本是全球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2019年65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了27%,排名世界第一。日本养老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和养老服务形式,养老体系更加完善,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日本的养老产业主要分为六大细分领域:老年住宅产业、老年金融产业、文化生活服务、家务服务、福利器械用品和其他相关产业。
日本养老产业对中国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完善介护保险的准入制度。日本介护保险建立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资格审查机制。介护保险实施之前要经过申请、调查、审查、认定等程序,通过认定后,确定受保险者的介护保险登记,并按等级需要实施介护。介护服务实施半年后,要对被保险者的健康状况与精神状况进行重新审查、认定等程序,通过认定后,确定被保险人的介护登记,按等级需要实施介护,以避免不必要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二是鼓励民间资本积极进入老年护理服务体系。完善老年护理产业化建设针对准入制度、经营规范、筹资机制、服务项目、监管机构等全方位的政策扶持,鼓励社会化养老,实现资金筹集社会化。同时,可选择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城市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并逐步将老年长期护理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一体化整合,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福利+护理”综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