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餐产业:成餐饮行业红海中的蓝海,一度闷声发大财,市场规模将达1.69万亿
团餐是一种群体集中膳食管理的新餐饮模式,以团体形式的上门服务为主。客户团体通过协约同服务商约定,按照一定的服务标准和模式提供定量的餐饮产品和与之配套的现场服务。在合约期内,服务模式、标准、经营权基本维持不变。
近日,艾媒咨询发布了《2019-2020中国团餐产业细分市场运营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深入分析了团餐行业的发展驱动因素、各类核心数据反映的问题、细分市场的发展情况、典型企业发展状况以及产业的发展趋势。
团餐成餐饮行业红海中的蓝海,市场规模将达1.69万亿
与社会餐饮不同,团餐指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以固定的标准和价格为固定的人群提供食物的一种餐饮形式,在经营、消费、市场等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性。
20世纪末,中国团餐产业火爆发展,团餐业态成为餐饮行业的新蓝海。近10年来,中国团餐市场成为餐饮行业的整体业态中增长最高、最快的细分业态,但由于其B2B的产业特征,很少为公众所了解。
目前团餐主要覆盖包括军队、政府机关、大中小院校、医院、企业等多种服务人群,其高粘性、高频次的消费特点,具备长期、长效的流量消费服务属性,正以持续高涨的态势发展。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3.96万亿元,其中团餐市场规模达1.19万亿元,占整体餐饮行业约30%的市场份额,较2016年上升5个百分点。团餐市场已经成为中国餐饮行业红海中的蓝海。
2019年,中国团餐产业发展势头依旧,占据超过30%的餐饮行业市场份额,市场规模已达1.5万亿。预计2020年中国团餐市场份额和市场规模都将再创新高,市场规模将达1.69万亿。
随着中国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党政机关食堂社会化趋势日益显著,团餐将在社区服务和党政机关单位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占有更大的比重。
产业规模化与标准化程度低,企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市
企业方面,从团餐企业服务范围来看,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超过80%的团餐企业只在某一省市运营,其中还有近一半的企业经营范围仅覆盖某一城市,规模小、服务范围有限;跨区域与全国运营的团餐企业不足20%。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这表明中国团餐企业连锁占比低,大多数团餐企业服务能力有限、管理水平与国际前沿差距巨大,中国团餐产业规模化与标准化程度低。
团餐企业地域分布方面,截至2018年上半年,通过对5000多家在内地经营团餐企业的分析,发现中国团餐企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市,以及高校分布较多的区域(如四川、河南、陕西、湖北等),其中,广东、江苏与上海位列前三。而西北、东北与西南区域受商业经济发达程度、人口密集程度与教育发展程度的影响分布较少。
2019年4月,《2018年度中国餐饮企业百强》名单发布,前50强中团餐占据11席。深圳中快在2017年度百强名单中榜上无名,2018年度评选中则以黑马之势取得了第7名的成绩,与同为团餐企业的千喜鹤(第4名)相比仅落后3个名次。
在前十名的榜单中,另一家团餐品牌鸿骏膳食从2017年的第32名,升至第10名,成绩瞩目。千喜鹤、深圳中快、鸿骏膳食的团餐经营重点分别落在军事院校、全国高校以及龙头企业。
互联网思维渗透、餐饮供应链改革,团餐市场面临结构性改革
作为一个传统且依靠规模化获利的产业,团餐过去一直靠着大客户思维闷声发大财,头部企业活得滋润,小一些的也各自占山为王。
而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渗透和餐饮供应链改革,团餐市场也面临结构性改革。首先是需求端发生了变化。近年来,来自团餐自身、外卖渠道和社会化餐饮的压力,迫使团餐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能力,并同时寻求多元化的经营类型。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到店就餐和外卖到公司这两种团餐形式被使用最多,分别占比42.67%和32.00%;约2/3的受访者表示团餐举行具有周期性,多为每年、每半年或每季度,也有少部分每月或每周组织进行。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团餐企业可与定期举办团餐的组织合作,提供到店就餐或外送服务,通过积累良好口碑进一步此类拓展市场,最终可达到促进企业健康繁荣发展的目的。
其次,对于新一代消费者,团餐企业需要从成本控制转变为注重性价比。这就对团餐的供应链整合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局限于供应链长度上的规模化整合,而是各环节的专业与高效。大数据、SaaS等信息化工具的应用和更多第三方服务商的入场,让团餐企业本身变得更加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