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研究: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8920亿美元,赋能传统行业变革升级
随着多项重磅政策的落地,为我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带来持续性政策利好,推动其高速发展。数据的沉积、算法的优化和算力的提升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越来越多传统行业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并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
对此,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国人工智能年度专题研究报告》,针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用户行为、主要技术发展情况、产业应用典型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究。
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8920亿美元,大众对其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目前,行业所实现的人工智能大部分指的是弱人工智能,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弱人工智能即擅长于单个领域的、专注于完成某个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最耳熟能详的例子便是战胜世界围棋大师的AlphaGo和iPhone手机语音助手Siri。
数据显示,2015年起全球人工智能市场收入规模持续增长,2019年约为6560亿美元,同比增长26.5%;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8920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突破30000亿美元。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也保持高增长趋势,预计至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突破10000亿元。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市场,中国人工智能技术落地迅速。人工智能有望为中国高端制造提供换道超车的机会。
对此,大众对人工智能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6.8%的受访者对人工智能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其中21.4%的受访者非常看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得益于底层技术的进步与相关产业政策的利好,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发投入逐年加大,广泛的落地应用渗透到民众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人工智能的普及给予民众切实直观的便利,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众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信心。
其中,金融、安防和医疗是受访者对人工智能应用的重点关注领域,大众认知程度占比前三;而医疗、教育、安防是大众最期待的三大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占比分别为39.3%、32.6%、30.9%。
产业应用多个领域,赋能传统行业变革升级
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细分化和专业化程度的增高,人工智能应用广泛的商业化落地阶段已经来临。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将持续稳健发展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跨行业融合属性,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与实体经济和实体行业的高度融合,从而颠覆和重塑传统行业发展模式。
如在零售行业,人工智能实现消费场景全覆盖。受益于零售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已经渗透到零售各个价值链环节,实现了消费场景流程的全覆盖。在新零售的商业图谱下,人工智能助力零售商强化与消费者的互动并提供个性化商品与服务;同时,通过消费者数据优化货架布局,提升坪效以节约成本。
在教育行业,AI赋能教育行业。“人工智能+教育”是指人工智能的技术跨界融入教育核心场景和核心业务,促进关键流程自动化、关键业务场景智能化,从而大幅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的效率,孕育新的业务流程,创新教育生态,培养适应人机结合思维方式的创新人才。
潜在风险不容忽视,确保产业健康发展需多方努力
值得注意的是,AI技术在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和进步的同时,隐藏的信息安全风险问题也日益加剧。
数据显示,在涉及效率和便捷与隐私泄露风险的问题上,受访者的回答呈现了与风险泄露的担忧相似的分布:33.2%的受访者不愿意以隐私交换便利,31.7%的倾向愿意,而选择不太确定的受访者占比35.1%。受访者在人工智能带来的隐私风险的回答上未呈现有偏向性的分布,然而仍有24.8%的受访者愿意承担隐私泄露风险,总体而言,受访者对人工智能的接受度和包容度高于预期。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其暴露的道德伦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产业及监管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需要坚守科技向善的底线,推动技术朝着有益于人类发展的方向迈进;另一方面,监管方要加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制度层面减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