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起北京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大数据分析
日前,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宣布,北京今年5月起,将开始实施新修订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据介绍,2019年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率达到60%,建成4处垃圾处理设施,新增垃圾处理能力4500吨/天。而今年,北京市将因地制宜完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体系,在全市90%的街道乡镇创建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根据去年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决定》显示,北京将于2020年5月1日起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不按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将会被罚款。另外,为方便公众分类投放垃圾,避免产生概念混淆,修改后的《条例》进一步简化了垃圾分类标准,将厨余垃圾、餐厨垃圾两类整合为厨余垃圾一类,明确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基本品类。详情如下:
1、厨余垃圾
指家庭中产生的菜帮菜叶、瓜果皮核、剩菜剩饭、废弃食物等易腐性垃圾;从事餐饮经营活动的企业和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等单位集体食堂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以及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产生的蔬菜瓜果垃圾、腐肉、肉碎骨、水产品、畜禽内脏等。其中,废弃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油水混合物。
2、有害垃圾
指生活垃圾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废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废胶片及废相纸等。
3、其他垃圾
指除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之外的生活垃圾,以及难以辨识类别的生活垃圾。
自去年以来,上海正式推行垃圾分类后,垃圾分类这股浪潮就一直未停歇,不断蔓延到全国各个城市。其实早在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就已联合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并安排46个试点城市先行实施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而2019年是全国垃圾分类全面启动的关键节点。按照方案,2022年,各地级城市至少有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其他各区至少有1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
为什么国家要开始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呢?
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2018年GDP达到90.0309万亿元,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德国实行垃圾分类时其人均GDP为3.06万美元,日本和韩国分别为2.89和1.23万美元,而2017年我国一线城市人均GDP近两万美元。目前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中国可回收利用资源价值高
2012年起中国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长。预计2020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将达到2.65亿吨,较上年增加7.5%。
中国可回收利用资源价值高,且不断增长。2017年,中国废钢铁及废有色金属回收价值达到3043.4亿及2079亿元。
但是,中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普遍规模仍较小。以广州市为例,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不包括进口)达1100万吨,经济总值超过200亿,相关从业人员4万多人。而在工商局登记相关企业3464家,规模在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占大多数。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再生资源企业存在相当比例的个体户,说明行业仍未成熟,在垃圾分类行动全面铺展后将有巨大成长空间。
以上部分数据、内容参考来自艾媒研究院发布的《艾媒报告|2019-2021中国垃圾分类产业链深度调查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