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熟”戴上“紧箍咒”?文旅部将出新规,大数据杀熟最高可罚50万
10月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关于《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对虚假预定、不合理低价游、价格歧视(大数据杀熟)、信用监管等问题都做出了具体规定。
《暂行规定》第十一条对虚假预定问题作出规定:在线旅游经营者为旅游者提供在线预定酒店、机票、火车票、船票、车票、场所门票等产品或服务时,应当建立透明、公开、可查询的预定渠道,不得误导旅游者,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虚假预定。
而针对最受关注的“大数据杀熟”问题,《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在线旅游经营者不得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针对不同消费特征的旅游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
大数据杀熟还将面临最高五十万元的处罚。《暂行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违反该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处罚。具体来说,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近年来,我国在线旅游市场快速增长。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全域旅游产业大数据及标杆案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旅游市用户规模达3.6亿人,预计2019年在线旅游用户规模达3.9亿人。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data.iimedia.cn)
而与此同时,个别企业和平台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的事件也不断发生。此前,携程等被爆出大数据杀熟现象,在线旅游、票务网站、网约车平台更是成为“大数据杀熟”重灾区,此类事件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数据杀熟”指就相同的商品或服务而言,新老用户出现费用支付不一致的情况。“数据杀熟”的源头在于平台根据抓取用户的个人资料、浏览历史及消费习惯等行为信息,通过平台大数据模型建立用户画像,并实现精准的产品信息匹配。本质上是企业利用老用户的信任牟利,为了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有意消费用户忠诚度,也就是所谓的“精准打击”。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数据杀熟”短期内能获取暂时的利润,但对于平台长期而言,则会透支企业的形象和信誉。由于数据掌握在平台手中,对于“杀熟”现象的规避还要依靠企业的自觉,只有平台对大数据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应用,才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
事实上,“大数据杀熟”是商家对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而现行法律法规欠缺对于这些运用新兴技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惩治措施,导致“大数据杀熟”不仅难以得到遏制,反倒成了各类网络平台的潜规则,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深受其害。而文旅部此次就出台《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希望通过健全法律法规来规范在线旅游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督,引导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