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横行,工信部约谈中国移动,何时才能根除这块“顽疾”?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8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骚扰电话管控不力问题约谈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和北京、河北等问题突出的两省(直辖市)移动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通报了近期中国移动骚扰电话用户被投诉举报量明显上涨,群众反映强烈的情况,要求中国移动重点加强语音专线和码号等通信资源管控,确保短期内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会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参会两省(直辖市)移动公司签订了《整改承诺书》,承诺将严格贯彻落实各项整改要求,全面排查、立行立改、举一反三,坚决整改到位。
此外,工信部还回应了近日关于骚扰电话的媒体报道,表示:“针对近日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培训机构、金融机构和地产中介等源头企业涉嫌利用个人号码拨打骚扰电话等问题,工信部高度关注,正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大源头治理力度,研究建立用户信用管理制度,综合整治骚扰电话扰民问题。”
2018中国骚扰电话拨打数量超500亿次
骚扰电话问题常年困扰着大众日常生活。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骚扰电话拨打量已超过了500亿次,两成网民接到的电话中超过一半是骚扰电话,而且每周都能接到骚扰电话的网民达到了85.4%。
其中,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对网民接到的骚扰电话的类型调查中,排名第一的是贷款理财,占比71.4%;紧随其后的是保险推销、房产中介,占比分别是50.3%、42.9%。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骚扰电话治理监管低效、人工智能技术对骚扰电话拨打的帮助,都使骚扰电话问题持续困扰着大众。
骚扰电话问题治理成效不尽人意
骚扰电话问题肆虐下,对于它的治理却成效不大。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五成的网民表示对骚扰电话的治理情况感到不满意,甚至有43.1%的网民表示最近一年接到的骚扰电话比以往要更多,而认为接到更少骚扰电话的受访网民占比仅16.6%。
“骚扰电话之所以治理效果不理想,是因为它牵涉到巨大利益链条。”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营销电话和骚扰电话支撑起来的中国呼叫中心市场规模2018年就达到了190.2亿元,预计2019年能突破200亿元达到216.6亿元。
事实上,针对骚扰电话乱象,2018年工信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起的专项行动,综合采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对骚扰电话进行整治,规范通信资源管理,加强源头治理,打击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合力斩断骚扰电话的利益链条。
此前,多地电信运营商因骚扰电话管控不力被约谈。5月23日,工信部发布消息称,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22日就骚扰电话管控不力问题约谈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问题突出的四省电信公司。
但值得一提的是,部门约谈运营商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得到比较良好的整改效果,可时间一长,各种骚扰电话又“蜂拥而至”。
中国骚扰电话乱象发展点评
骚扰电话的问题存在了许多年,针对中国骚扰电话乱象的治理,艾媒咨询分析师给出了三大专业点评:
(1)骚扰电话问题肆虐,电信运营商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骚扰电话问题治理上,电信运营商责无旁贷。电话业务作为电信运营商盈利的重要一环,净化通讯环境对业务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运营商来说,通过业务良好运营获得盈利与实现对业内骚扰电话乱象的管制同等重要。
(2)问题治理技术手段是基础,运营商态度成关键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对于骚扰电话问题的治理,未来包括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推动行业实现更精准定向治理。另外,运营商对于问题处理的态度始终是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的关键,一方面电信运营商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感,坚持严肃治理不放松;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责任落实也需要更加规范,确保整治措施的执行到位。
(3)长期治理骚扰电话乱象,需要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虽然对于骚扰电话问题的治理运营商应该肩负起主要责任,但目前运营商在骚扰电话处理方面的行动又过于孤立,缺乏相关部门的协助。未来行业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协同机制,促进电信运营商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多方协作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骚扰电话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