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垃圾分类报告:未来三年相关产业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四大产业迎红利期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上海、北京、广州、成都等相继推行强制垃圾分类举措。6月,习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近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19中国垃圾分类行业发展状况及海外成功案例研究报告》,围绕中国城镇垃圾主要处理方式、变化历程、垃圾分类产业发展动力、产业链及企业、用户行为与典型案例、行业经验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解读。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中国仍以垃圾填埋方式为主
当下,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大,为城市建设带来了环境污染、垃圾焚烧清理耗费大量电力等问题。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202 个大中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20194.4 万吨,处置量 20084.3 万吨,处置率达 99.5%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最大的是北京市,产生量为 901.8 万吨,其次是上海、广州、深圳和成都,产生量分别为 899.5 万吨、737.7 万吨、604.0 万吨和 541.3 万吨。前 10位城市产生的城市生活垃圾总量为 5685.8 万吨,占全部信息发布城市产生总量的 28.2%。
目前中国垃圾处理主要是垃圾填埋、垃圾焚烧和高温堆肥三种方法,垃圾填埋为目前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最主要方法。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有654座卫生填埋场,每日处理垃圾360524吨。
然而,随着城市垃圾量的增加,靠近城市的适用的填埋场地愈来愈少,开辟远距离填埋场地又大大提高了垃圾运输费用,因此这一方法正在逐步淘汰。垃圾焚烧是通过适当的热分解、燃烧、熔融等反应,使垃圾经过高温下的氧化进行减容,成为残渣或者熔融固体物质的过程,是全球各大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因此,“十三五”规划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转变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计划2020年的垃圾焚烧比例将从2015年的31%升到59.14%,而垃圾填埋的比例将从2015年的66%降到47.71%。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垃圾焚烧厂的环境问题实不容忽视。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垃圾焚烧厂的污染物排放公示远远不到位,40%垃圾焚烧企业未主动公开环境信息,70%的垃圾焚烧厂未公开烟气二噁英监测数据。仅就公开数据分析,45座焚烧厂就2018年4月当月,烟气排放上超标达6335次。
经济发展要求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垃圾分类”热度高涨
2017年初,发改委及住建部联合下发《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46个试点城市先行先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上海率先开启垃圾分类,预计2025年底前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2019年6月,上海宣布《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试行,7月将全面正式实施。“垃圾分类”这一话题撞入大众视野,网络新闻,电视媒体等都纷纷进行报道讨论。
当7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后,“垃圾分类”的热度爆发增长,风头无量。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公众和上海民众对于“垃圾分类”方法和政策,仍都处于适应学习阶段,因此“垃圾分类”的话题热度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经济发展要求推行垃圾分类制度:
首先,垃圾分类可以降低垃圾后续处理的经济成本。垃圾分类使得垃圾中的含水量降低,不仅利于末端分选效率,且垃圾焚烧低位热值提升。低位热值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吨垃圾发电量,从而提升焚烧处理盈利能力。
其次,提高垃圾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垃圾分类使得不同的垃圾能快速的得到相应处理,大多可回收利用资源便能准确到达相应机构手中,经过处理再次回到市场创造经济价值。
再者,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垃圾分类使得易腐烂、有毒有害等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减少了蚊虫滋生,水质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垃圾易于焚烧,焚烧过程减少了二噁英的产生,同时也减少了空气污染物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
“垃圾分类”带动环保概念股的上涨,四大产业迎来红利期
在国家政策推动下,中国各大城市开展强制垃圾分类政策。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预测,未来三年相关产业市场规模预测将超过2000亿元。
报告指出,自6月上海宣布实施强制垃圾分类开始,环保概念股受到了追捧,经过一个月的上涨热度,仍未消减。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环保股票皆出现高涨幅。随着垃圾分类的陆续普及,环卫固废市场将持续利好,环卫企业市值和利润将会迎来相当可观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垃圾分类的行动将进一步释放循环经济的市场,再生资源产业、固废处理产业、垃圾分拣产业、环卫设施产业将迎来红利期。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垃圾分类将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固废处理产业、环卫设施产业和垃圾分类回收产业等的多元发展。目前,国内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布局环卫回收,着手准备智能垃圾筒、开发“环卫云”等等一系列后市场动作,逐步打造智能环卫+再生资源平台。未来互联网技术进驻,或可解决固废管理难题。垃圾的准确分类需要时间和细致的学习,深度学习可以快速帮助识别垃圾类别。
例如,在楼房中改建垃圾运输轨道,方便居民垃圾直接到达相应的处理中心。此外,互联网+物流的垃圾回收模式易于实施,更易于复制。如何更好的扩大垃圾来源,集中分拣、实现回收资源最大化的利用是回收企业的盈利所在。这要求企业在源头给予居民最大程度的便利,维护用户粘性,引入互联网运营,下游与再生资源企业深度合作,牟取最大利润。
垃圾分类行业面临挑战: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普及任重道远
垃圾分类的实施将在源头对不同类型垃圾进行分别收集、转运,从而推动了循环经济和固废等行业发展。随着“垃圾分类”的逐渐推行,公众的讨论学习热情不断上升,但随之而来的负面评价一度较多。
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较为薄弱,对于垃圾分类的优势、必要性、以及正面效应认识不深,对于垃圾分类知识的学习不足,从而对于突然实行的强制垃圾分类带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参考其他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案例可知,垃圾分类的意识培养是一项漫长且重要的工作,只有居民的高度配合后才能使垃圾分类后续产业的成本得到大幅度的降低,从而形成产业链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