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日本养老产业报告:全面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生活,科技化是趋势
养老产业是依托第一、第二和传统的第三产业派生出来的特殊的,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福利性和高盈利性的综合性产业。近日,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19日本养老产业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分析报告》,围绕日本养老产业现状、养老保险制度、养老服务模式、养老产业典型企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解读。
日本老龄化日益加剧,全面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老年人生活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数量达3561.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28.2%。
日本养老产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日本养老产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和养老服务形式,形成了形成了老年住宅产业、养老金融产业、文化生活服务、家务服务、福利器械用品和其他相关产业等细分领域,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前日本的养老产业社会保险制度中,国民补贴、雇员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三种层级并存。其他养老相关保险制度有高龄老人医疗保险制度、介护保险制度等。
其中,介护制度的发展最具特色。“介护”是综合“身体照护”和“家务服务”的双重概念,可视为介于“照顾”和“护理”之间的工作,包括身体清洁、协助饮食起居以及家务服务等。日本介护提供机构从移动、进食、排泄、洗浴、 穿脱衣、视听力、修饰、记忆力、情绪行为、工具使用10项合计85项细项标准将老人的介护等级分为以下7类。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2019年1月日本通过介护保险接受养老服务的人数达508.1万人,其中接受居家护理服务的人数达381.0万人。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日本老龄化社会加剧的背景下,日本政府通过养老金制度改革、介护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及税收一体化改革等多项措施,解决了老年人生活保障问题,规范了日本养老产业的发展。这种养老制度对中国当前面临的老龄化社会问题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多样化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特别养护机构达7891家
日本的介护服务分类很细,包括提供日托、短住、上门访问的小规模多机能机构,专为认知症长者提供照护服务的认知症长者之家,提供以康复指导为中心的看护设施,综合型的看护疗养类的养老公寓等。根据前述介护保险法,日本的介护服务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机构护理服务、居家护理服务和社区护理服务。
在机构护理服务方面,日本养老机构分为公立、自费和商用住宅三种。2017年特别养护机构达7891家,在公立机构中数量最多。值得一提的是,自费养老机构提供个性化服务,而养老商用住宅为老人自理生活提供便利。
居家护理服务方面,日本养老的重心逐渐向居家养老偏移。2000年,日本开始实施介护保险制度,主要的内容就是增加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包括上门服务、日托护理、短期入托、护理用具租赁和售卖、居所改造等多种项目。居家养老是以介护保险制度为基础,老年人利用居家护理服务时自己只负担10%的费用,根据服务时间和介护程度进行收费。
地域性护理服务方面,针对市、镇、村等范围较小的行政区域,无论是上门护理还是日间护理都更加便利,且小区域形成的熟人社会也使得老人共同生活成为可能。地域性护理服务除了上门服务和日间及短期的托管服务以外,还有针对认知症老人的共住老人之家以及小规模多功能的居家护理服务。
日本养老产业面临挑战,科技化是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日本养老产业也面临挑战。其一,贫困人群增加加重国家老年人抚养压力。近年来日本非正规雇员的数量和在劳动者中的占比在逐年增加,其中2018年65岁以上的非正规雇员占比达到16.9%。低工资、低保障的非正规雇员在年迈失去劳动能力之后,仅凭微薄的养老金,生活将难以为继。
其二,养老金缴纳问题持续。1990年日本国民养老金参保者和养老金领取者的供养比为5∶1,到了2009年已经下降为1.8∶1,预计到2060年会收不抵支。日本政府开始面临养老金难以为继的严峻局面。如此迅速的老龄化显示养老计划将不可持续,也使近年来拒绝加入国民养老金者以及拒缴或滞纳养老保险费的参保者越来越多。为此日本政府已经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多次修改,延迟了日本国民的退休年龄和养老金开始支取的年龄,但这也对劳动市场造成了不良影响,未来养老金缴纳问题还将持续。
此外,护理人才缺乏。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下辖的财团法人“护理劳动安定中心”的数据,日本56.5%的护理机构缺少护理人员。在短缺原因中,68.3%是“招聘困难”,其中又有55.4%认为“工资过低”是主因。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本养老产业也在引进先进科技来解决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智能设备和机器人逐渐应用于养老行业,以更好的效率进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