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号、洗内容、骗广告补贴?腾讯冻结做号集团广告收益过亿元
据蓝洞新消费报道,5月16日消息,有知情人士向蓝洞新消费透露,国内资讯平台腾讯企鹅号在4月份冻结了部分违规账号巨额广告分成,保守估计涉及资金上亿元。
这也是自媒体三表龙门阵在3月12日曝光企鹅号平台存在盗号洗内容骗广告补贴的最新进展。
两文致冻结上亿元,史上最贵的两篇自媒体文章
3月12日,公众号“三表龙门阵”发布了一篇名为《河南女孩露露给我上了一堂七万的课》的文章,称其于2014年开通的腾讯企鹅号从今年1月开始被盗号,帐号原先发布的科技类内容已被悉数删除,并用于发布大量低质量娱乐相关信息;经统计,该帐号借此在近两个月内已经获得了超过75000元的收益。
也就是说,一个本来的自媒体大号已经落入到了“做号党”手中,成为其牟利的工具。
三表在文章中指出,很可能是一个「做号集团」购买了大量被泄露的公民信息,撞库后发现他的企鹅号,于是小编「露露」作为流水线的一个操作工接管了这个号,六十天收益75196.37元,目前未提现的部分已被冻结。同时,他也质疑了「做号集团」与内容平台是一种合谋共生的关系。
上述文章的发表,引发巨大的舆论关注。除了盗号漏洞,更是把企鹅号背后可能存在不当利益的现象公之于众,让“做号集团”这个一直处于阴影中的庞然大物稍微露出了一点面目。
次日,三表的最新文章《露露事件背后是腾讯资产的流失》将此事件上升到了更高维度,认为利用自媒体漏洞补贴这种广告分成实际上是腾讯资产的流失。事件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各家媒体跟进报道、分析,直指“平台存在内外勾结,利益分成。”
12日晚间,企鹅号平台发布了关于严打盗号和安全机制全面升级的公告称,账号被盗的原因系,2018年12月底外部某知名网站账号密码数据库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恶意对企鹅号账号进行攻击和破解,平台将采取措施打击盗号。
随后,腾讯集团市场公关部总经理李航发微博作出回应,称“不希望只以流量论英雄。”李航也提到,做号集团和洗稿是目前行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露露事件的余波震荡不小,企鹅号官方在内部展开了一次清查行动,作为对清查出来的违规账号惩罚,企鹅号先是取消其版权合伙人资质,再取消图文原创声明权限。而引子来源是用户举报,称母账号或子账号被举报发布非原创文章,暂缓结算收益,平台将仔细排查处理,并要求账号方提供版权证明。
据蓝洞从消息人士处获悉,类似此类封禁MCN母账号的不在少数,每个母账号每月的收益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甚至有达到2000万元,这些收益已被平台方冻结。一些做号集团有将近5000万元收益被冻结,两个月冻结金额达上亿元。
不得不说,三表的两篇文章——《河南女孩露露给我上了一堂七万的课》、《露露事件背后是腾讯资产的流失》,冻结上亿元,堪称史上最贵的两篇自媒体文章。
内容平台动辄过亿的补贴,90%都被“做号集团”薅了去?
在此次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除了账号安全问题,还有如今新媒体行业中“做号集团”的灰色市场,这或许还只是冰山一角。
据三表在《露露事件背后是腾讯资产的流失》中所说,有非常接近腾讯的消息人士表示在「露露事件」之前,内审查出「企鹅号」汇报的「补贴内容」中只有10%是合格的。
有观点认为,剩下不合格的90%呢?很大可能和背后的“做号集团”有关。
正如李航在对“露露事件”的回应中提到,做号集团和洗稿是业内面临的难题。但后面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关于保护原创,这恐怕根本伤不到做号集团的根基。
做号能成为一门生意,首先就是因为各平台的内容补贴大战。2017年,企鹅号平台宣布拿出12亿扶持内容创作者,对优质作者还有保底计划。
事实上,像企鹅号这样砸重金“扶持”内容创作者的平台不在少数。自2016年起,自媒体平台出了一个又一个,各种扶持计划也是层出不穷:
2016年11月23日,百家号宣布2017年将累计向内容生产者分成100亿;2017年7月17日,百家号推出“百+计划”,每位上榜原创作者可获得最高万元奖金。
2017年11月,头条号推出“千人百万粉计划”,将扶持1000个100万粉丝大号;2017年8月,推出“礼遇计划”,每月向至少 100 名创作者提供 1 万元奖励;2018年6月,推出青云计划,将每天选100篇优质图文,每篇奖励300元。
即便是像趣头条这样的后辈,也在近期加大了补贴的力度。2018年11月,趣头条号还将推出两大内容补贴策略,其中就包括在未来6个月内为内容生产者提供每天200万元的分成。
虽然平台各异,但平台上的创作者收入结构大体相同。以企鹅号为例,收益主要分内容分成和平台补贴。前者指作者通过创作内容,获得内容产生的底页广告收益、赞赏收益、付费收益;后者是指企鹅号根据每篇内容的流量贡献(阅读量、播放量),为作者提供额外的现金补贴。
内容平台陆续推出相关的补贴政策,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将尽可能多的流量划归自己旗下。事实上,这种补贴可以看做是“流量悬赏”行为,最本质的原理是自媒体的文章点击量越高,就能拿到越多的现金收入。
有钱赚的地方就会有人想尽办法钻空子,平台在投入大量补贴,希望获取优质内容、进行流量圈地的同时,“做号党”也趁虚而入,通过快速的内容产出来获取补贴,最终实现劣币驱逐良币。
随着“做号集团”也浑水摸鱼入局,灰色产业链慢慢成型了。从盗取他人信息、买卖账号开始,这项巨大的“灰产”建立在养号上。接着是流水线操作地制造内容,从网上拼凑、洗稿抄袭、机器生成,以数量制胜。这类内容总是力求在最短时间内,用最简单的方式抓住用户的眼球,内容千篇一律却符合用户预期。
对于做号者来说,传统的那一套:不论是策划选题、采访这些新闻流程,还是一般写作中所要求的逻辑性和文笔,统统都不重要,他们只关心流量,以及流量背后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某些账号批量生产的娱乐明星内容是否有价值,也存在争议。认为有价值方观点:这些内容也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阅读需要,否则也不会有市场。而认为无价值方观点:这些内容就是互联网上的垃圾,没有任何门槛机器程序就可以生产,如果这样的内容获得了巨额补贴,无疑是内容生态的劣币驱逐良币。
平台扶持头部用户没有错,但平台补贴真的落到以内容质量取胜的号主手里,还是被“做号集团”薅了去,一般人没办法知道。据蓝洞了解,专门薅企鹅号羊毛的组织基本上都是组织形式,江湖上盛传有中原两个省份的新媒体公司专薅企鹅号羊毛。我们在网上搜索了相关信息,确实发现相关公司正在大力招聘新媒体运营人才。
对于内容平台和内容创作者来说,“做号集团”都已经成为一片阴霾。如果不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的话,内容平台固然可以获得短期的流量收益,但还是会导致优质内容创作者的流失,最终的结果还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