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全球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
- 报告节选
- 报告目录
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趋势愈演愈烈,各国正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和动力来源,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数据显示,2022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17.9GWh,预计2023年将达到749.0GWh。从全球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较高,中国有6家企业进入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宁德时代稳居行业龙头,其次为LG新能源和比亚迪。(《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全球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64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
The trend of global vehicle electrification transformation is intensifying. Countries are accelerating the layout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As the core component and power source of electric vehicles, power batteries are the key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dustry. The data shows that the global installed capacity of power batteries in 2022 is 517.9GWh, and it is expected to reach 749.0GWh in 2023.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ompetition pattern of global power battery companie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ower battery industry will be relatively high in 2022. Six Chinese companies will enter the top 10 global power battery installed capacity in 2022. CATL is the industry leader, followed by LG New Energy and BYD.(“iimedia Report | Global and Chinese automotive power battery industry research report in 2023-2024”full version has 64 pages, please click the download button at the bottom of the article to download the report)
核心观点
市场规模:预计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749GWh
2022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517.9GWh,并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将达到749GWh。
企业发展:预计2023年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将继续领跑新能源行业
2022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91.6GWh,超过第二名近三倍,稳居动力电池行业龙头;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反超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随着自家产品结构的逐步丰富,将吸引更多用户。
行业趋势:动力电池将朝低温适应性、安全性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更多向北方和农村地区渗透
目前动力电池低温适应性差、存在自燃起火等安全性问题仍存在,为扩大用户规模各大企业正着手研发新一代动力电池;随着国家对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新能源汽车将更多向北方和农村地区渗透。
以下为报告内容节选:
全球汽车及新能源汽车销量变化
数据显示,2018-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走高,并在近两年得到快速增长。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并且在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的比重首次超过10%。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推动汽车电动化转型的观念似乎已深入人心。
全球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Top10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有六家企业挤进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其中,宁德时代以191.6GWh的装机量稳居行业龙头地位,比亚迪和韩国的LG新能源竞争激烈,分别占据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全球排名前十企业的装机量合计473.4GWh,占据全球总装机量的91.4%。
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变化
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持续增长。2020年为63.6Gwh。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国家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鼓励汽车等内需消费的政策驱动下,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将保持持续增长,预计在2023年达到407.7GWh。
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格局
中国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市场规模
近几年,动力电池装机量的上升带动了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市场规模的扩大,由于镍钴锂金属价格的上涨,且在磷酸铁锂相关技术突破的加持下,三元锂的部分市场份额被磷酸铁锂取代。数据显示,2022年磷酸铁锂市场规模同比上涨535%。
动力电池行业典型企业:宁德时代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变化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52.2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贡献了全球65%的销量,并连续八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引擎。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567.4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占比79%,成为新能源汽车中的销售主力,也是动力电池主要的需求和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行业典型企业:比亚迪
2022年比亚迪营收4240.6亿元,从营业收入构成来看:比亚迪的核心业务为汽车、汽车相关产品与其他产品,该部分占总营收的76.57%;分地区来看,比亚迪78.43%的业务在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这可能与中国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超50%的市场份额有关。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政策的深入扶持以及汽车电动化转型趋势的发展,未来比亚迪的营收和利润率将进一步提高。
废旧锂离子电池回收量变化
当动力电池容量衰减至初始容量的80%左右,因无法满足汽车在动力及续航等方面的性能要求而进入报废阶段。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报废的动力电池数量在不断增加,到2026年将超过230万吨。由于废旧动力电池含有大量不可再生资源,如锂、镍、钴、铝等,发展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都至关重要。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所面临的问题
2023-2024年全球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研究简要概括(详细趋势分析请查阅完整版报告)
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趋势不可阻挡,中国成为电动汽车行业引领者
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提高,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为260.9GWh,超过全球装机量的50%,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688.7万辆,贡献了全球65%的销量。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2022年超过50%,经过多年的博弈和竞争过程,中国逐渐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引领者。
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受阻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CR3从2019年的73%上升到2022年的78%,CR5从2019年的79%上升到2022年的85%,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将进一步受阻,并逐渐被淘汰出局。从历年装机量来看,宁德时代占据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半壁江山,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比亚迪则凭借自家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销量优势,在动力电池装机量上紧随其后,位列第二档;剩余企业合计占比约10%。
本文内容节选自艾媒咨询发布的《艾媒咨询|2023-2024年全球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行业研究报告》,完整版报告共64页,点击文末下方链接可直达完整版报告。
关于艾媒咨询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始于2007年,是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国家高新科技企业,拥有独立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大数据监测系统。 秉承“用数据让所有决策都有依据”的使命,艾媒咨询聚焦新技术、新消费及新业态,通过“大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双引擎,以市场地位、消费洞察、商业趋势研究为核心,服务客户的整个成长周期。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是艾媒咨询旗下中国新消费品牌评价机构,依托iiMeval大数据评价模型,为消费者提供客观的品牌信息及购物消费指南。
艾媒咨询通过深度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输出有数据、有观点、有理论支撑的大数据研究成果,每年公开或定制发布新经济前沿报告超过2000份,覆盖了食品、饮品、餐饮、家电、家装、汽车、鞋服、医药、美妆、宠物、母婴、信创、数娱、金融等行业及国潮经济、跨境电商、夜间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业态。艾媒咨询的数据报告、榜单、分析师观点平均每天被超过100家全球主流媒体、1500家(个)自媒体与行业KOL引用,覆盖语言类型包括中、英、日、法、意、德、俄、阿约二十种主流官方版本。
艾媒是中国科协九大代表优秀重点研究项目承担单位、广东省大数据骨干培育企业、广州市创新标杆企业、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入库企业、广州市“两高四新”企业。基于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CMDAS)” (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6B010110001) ,艾媒建立了面向全球的宏观数据、商业趋势、市场进入、竞争情报、商情舆情、消费行为、销售数据及营销效果等多维度的线上、线下大数据监测与分析体系,累计成功为超过3800家政企机构提供常年大数据咨询服务。艾媒也是广州市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研究课题、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项目等重大课题的承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