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媒报告|2020年中国后疫时代医疗防护行业及细分领域分析报告
- 报告节选
- 报告目录
2020年4月3日,全球知名的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 发布《2020年中国后疫时代医疗防护行业及细分领域分析报告》。报告根据艾媒数据中心、艾媒咨询商业情报数据库、艾媒商情舆情数据监测系统基础数据,对2020年中国医疗防护行业及其细分领域的口罩、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进行分析。此外,报告探讨产业上下游的运营模式,结合对欣龙控股、振德医疗、奥美医疗、尚荣医疗、际华集团、蓝帆医疗和兵装集团等典型企业的案例分析,对钢铁行业总体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新冠疫情对2020-2021年中国医疗防护产业发展进行趋势预判。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医疗防护行业起步晚,防护水平低,由于医疗防护用品属于低值耗材,所以国内市场的品牌化理念也不强。但是,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的医疗防护市场逐渐升温,新老企业都有了品牌意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品牌化和专业化将成为国内医疗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20年中国后疫时代医疗防护行业及细分领域分析报告》完整高清PDF版共100页,可点击文章底部报告下载按钮进行报告下载)
报告介绍:《2020年中国后疫时代医疗防护行业及细分领域分析报告》主要通过对2020年中国医疗防护行业的发展分析,结合对欣龙控股、振德医疗、奥美医疗、尚荣医疗、际华集团、蓝帆医疗和兵装集团等典型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及总体发展趋势进行解读,预判2021年中国医疗防护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运营模式。
本报告研究涉及企业/品牌/案例:欣龙控股,振德医疗,奥美医疗,尚荣医疗,际华集团,蓝帆医疗,兵装集团
其他提及企业/品牌:金三发科技,中国石油,赢合科技,鑫台铭,斯凯瑞,CM朝美,华东医药,爱马斯,海王星辰,北京同仁堂,拼多多,天猫,京东,上海通用五菱,比亚迪,龙头股份,华纺股份,水星家纺,红豆股份
报告核心观点:
新冠肺炎疫情提升个人防护意识,医疗防护用品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对医疗防护物资的需求增长一方面来自各类法律法规的规定,另外一方面随着经济进步,以及非典、新冠肺炎疫情等特殊事件的刺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习惯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预计中国对口罩、手套等医疗防护用品的需求将快速增长。此外,国际市场也是中国医疗防护用品的发展机遇,应当在增强产品研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布局和拓展国际市场。
品牌化和专业化将成为国内医疗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医疗防护用品属于低值耗材,国外品牌占据中国医疗防护行业的高端产品市场。但是,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的医疗防护市场逐渐升温,新老企业都有了品牌意识。国内医疗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只有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专业化程度,才能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中国医疗防护行业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人们防护意识的加强,诸如口罩、一次性手套等医疗防护用品在零售行业的占比会逐渐增大,零售市场的增长潜力将超过医疗机构市场。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疗防护行业也暴露出一些发展短板,比如医疗防护的缺失、医疗防护用品供需矛盾突出、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等。
行业背景概况(节选):
医疗防护的内涵
医疗防护:在医疗环境中的健康防护。医疗环境主要指的是在诊断、治疗、照护、科研等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以及患者与普通人群的医疗防护来达到健康维持的目的。2020年的新冠疫情推动全民戴口罩,在增加口罩销售的同时也提高了个人的医疗防护意识,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医疗防护行业产品及用途
2020年中国医疗防护行业发展因素:政策因素(二)
新冠疫情爆发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局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有利于加强各部门、各地区普通民众的防护意识,指引居民主动做好科学的自我防护,从而促进医疗防护行业健康发展。
2020年中国医疗防护行业发展因素:经济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2013-2018年,中国政府医疗卫生服务支出持续升高,2018年的医疗卫生服务支出达6908.1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支出的加大有利于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中国医疗防护行业的发展。
市场数据分析(节选):
2020年中国医用口罩行业产值数据分析
2019年中国大陆口罩产值达到100.4亿元,其中医用口罩产值为52.5亿元,占比超过总量一半。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医用口罩产值增长率将显著提升,预计增幅突破1000%,拉动整个口罩行业产值增长。但同时需要警惕2021年口罩产能过剩、产品积压等风险,不能盲目投资加入口罩行列。
注:2020年4月28日第一次修正市场预期数据。
2020年中国防护服行业供需情况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变化,医用防护服成为紧缺物资。中国防护服日产量从1月28日的0.9万件扩大到了2月4日的3.2万件,但依然存在缺口。2020年2月湖北省副省长公开表示,2020年2月7日防护服的最低需求是5.9万套,总供应有4.9万套,还有1万的缺口。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不仅防护服的制作厂商复产复工,还有服装、汽车、电器厂家设立了防护服生产线,目前已经基本缓解了这一供需问题。
2020年中国医用手套市场人均消费数据
目前医用手套的主要消费地为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2018年,荷兰人均医用手套消费量达276只,美国为250只,但中国大陆的人均消费量仅为6只,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未来中国医用手套市场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在医疗行业之外,非医疗级一次性防护手套在食品、电子工业、家用等领域也将会有广泛需求。
2020年中国医用护目镜行业产品研发情况
典型案例分析(节选):
中国医用口罩行业重点企业:振德医疗(一)
振德医疗生产销售的口罩主要为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等。针对全国医疗防护用品需求告急的情况,春节期间,赢合科技等多家企业与振德医疗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开发KN95口罩(M95)全自动生产线。
中国医用口罩行业重点企业:振德医疗(四)
从2014-2019年振德医疗的成长能力指标来看,2019年第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增速大幅提升。整体看来,振德医疗成长能力维持稳定。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口罩需求大增,对公司业绩影响积极。
中国医用口罩行业重点企业:振德医疗(六)
从2014-2019年振德医疗的运营能力指标来看,2019年第三季度,振德医疗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均小幅上升,总资产周转率有所下降。整体看来,振德医疗运营能力维持稳定,短期偿债能力偏弱,但中长期融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行业趋势分析(节选):
中国医疗防护行业发展趋势
生产过程全自动化、智能化
新冠疫情之下,N95口罩、医用防护服等医疗防护用品成了当前最为稀缺的物资。开发智能化生产线能够实现高速连续生产,解放劳动力,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产品质量。
医疗防护用品产业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医疗防护行业市场主要渠道还是医疗机构。随着人民健康意识和防护意识的加强,诸如口罩、一次性手套等医疗防护用品在零售行业的占比会逐渐增大,零售市场的增长潜力将超过医疗机构市场。
品牌化和专业化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相较于发达国家,中国的医疗防护行业起步晚,防护水平低,由于医疗防护用品属于低值耗材,所以国内市场的品牌化理念也不强。但是,随着近些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的医疗防护市场逐渐升温,新老企业都有了品牌意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品牌化和专业化将成为国内医疗防护用品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次全球新冠疫情大爆发也成为中国医用防护产品出口的极大机遇。中国作为疫情率先爆发的地区,具有医疗防护用品的先发优势,医疗防护用品的产能可以向海外输出。同时,国际市场也是中国医疗防护用品的发展机遇,应当在增强产品研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布局和拓展国际市场。
关于艾媒咨询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始于2007年,是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国家高新科技企业,拥有独立研发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大数据监测系统。 秉承“用数据让所有决策都有依据”的使命,艾媒咨询聚焦新技术、新消费及新业态,通过“大数据挖掘+研究分析”双引擎,以市场地位、消费洞察、商业趋势研究为核心,服务客户的整个成长周期。iiMedia Ranking(艾媒金榜)是艾媒咨询旗下中国新消费品牌评价机构,依托iiMeval大数据评价模型,为消费者提供客观的品牌信息及购物消费指南。
艾媒咨询通过深度大数据挖掘与分析,输出有数据、有观点、有理论支撑的大数据研究成果,每年公开或定制发布新经济前沿报告超过2000份,覆盖了食品、饮品、餐饮、家电、家装、汽车、鞋服、医药、美妆、宠物、母婴、信创、数娱、金融等行业及国潮经济、跨境电商、夜间经济、冰雪经济、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质生产力业态。艾媒咨询的数据报告、榜单、分析师观点平均每天被超过100家全球主流媒体、1500家(个)自媒体与行业KOL引用,覆盖语言类型包括中、英、日、法、意、德、俄、阿约二十种主流官方版本。
艾媒是中国科协九大代表优秀重点研究项目承担单位、广东省大数据骨干培育企业、广州市创新标杆企业、广州市首批人工智能入库企业、广州市“两高四新”企业。基于公司独立自主研发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系统(CMDAS)” (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16B010110001) ,艾媒建立了面向全球的宏观数据、商业趋势、市场进入、竞争情报、商情舆情、消费行为、销售数据及营销效果等多维度的线上、线下大数据监测与分析体系,累计成功为超过3800家政企机构提供常年大数据咨询服务。艾媒也是广州市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研究课题、广州市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项目等重大课题的承担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