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门发文加快数字人才培育:完善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
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对数字人才的需求相应提升。
在4月16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202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估计会超过12万亿元,占GDP比重10%左右。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印发《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下称《行动方案》),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扎实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
《行动方案》部署了六项重点任务,包括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推进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开展数字人才国际交流活动、开展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行动、开展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举办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
当前,数字人才就业存在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互联网等传统的数字经济行业增长放缓,人才需求减弱,影响数字人才就业,另一方面,数字经济新业态兴起,制造业、服务业向数字化转型,传统数字人才难以满足新的需求。
《行动方案》正是针对这个痛点,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壮大、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数字人才结构性变化
数字经济业态变换,数字人才供需调整。
今年36岁的胡钢(化名)刚刚从一家互联网公司离职,他大学的专业是自动化,但看好程序员的工作而自学了编程,进入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地方分公司“过了几年好日子”。
不久前,本以为过了35岁“码农的坎”的胡钢突然被裁员,原因是业务量下降需要人员优化。胡钢无奈开始寻找新工作,他不想去软件外包公司,也不想“996”的加班状态,这些都是他以前工作的常态,现在却发现成了稀缺。
互联网行业增长放缓,影响了程序员职位的热度,并向下游行业延伸。
数字化人才培训机构传智教育近日披露的年报表示,公司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机构,短期内学员报名人数有所减少,在此情况下,公司决定放缓IT职业培训能力拓展项目和IT培训研究院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避免因校区快速扩张、研发团队人员大幅增加导致师资及各类教学、研发资源闲置,从而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不过,年报还是指出,数字化人才的整体市场需求较大,并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上升趋势。
智联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后第三周,人工智能工程师以2.4万元的平均招聘薪资冲上招聘薪酬职业榜第一。计算机软件、IT服务分别以23.9%、19.9%的投递量环比增速,排名行业第一、第二。
“我这一代程序员,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从PC端向移动端迁移带来的兼容性、安全性等需求,带来了大量岗位。但现在,云计算、人工智能引领了新的数字人才的需求。”胡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传智教育的培训课程相应也在转型,推出了鸿蒙应用开发、人工智能开发、集成电路应用开发等数字化专业课程和新媒体+短视频直播运营、电商视觉设计等数字化应用课程。
“全民短视频和直播时代已经到来,短视频行业在入行薪资、职业寿命、晋升空间、市场需求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数字化人才培训机构积云教育相关负责人说。
这位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积云教育2023年6月推出了AI短视频课程,仅半年时间就招录了超过1500名学员,毕业后最高的月薪达到3.8万元。
随着新兴技术与传统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以及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众多新型工作岗位应运而生。
日前,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与华为共同调研撰写的新版《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指出,预计到2025年,全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ICT)人才缺口将超过2000万。
完善企业薪酬分配
数字人才需求稳中有变,相关的职业标准、培养培训等人才工作需要跟进。
《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新增了“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小类,发布了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等13个数字技术类新职业和数字化管理师,并且制定颁布了国家职业标准。
2021年9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发布通知,在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中增加了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提出组织制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培训大纲和培训教程,实施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培育壮大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
《行动方案》继续提出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重点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集成电路、数据安全等数字领域新职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数据赋能为关键,制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开发培训教程,分职业、分专业、分等级开展规范化培训、社会化评价,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衔接认定相应职称。
“国家职业标准是数字技术技能领域从业人员培训和评价的依据,但目前已经发布的专业技术类职业技术技能标准,脱胎于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标准,没有真正体现数字技术人才的职业特点,标准开发特色不足。”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一位专家称。
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应该加快新职业标准开发,注重面向社会广泛征集新职业标准或评价规范。
完善职业评价制度,直接关系数字人才切身利益。该专家介绍,数字人才有了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可以与职业技能认定证书一样,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以往,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是申报职称的参考条件,《行动方案》提出‘取得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衔接认定相应职称’,又向前推动了一步。”他说。
《行动方案》还提出,完善数字科技成果转化、增加数字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落实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政策。制定数字经济从业人员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符合数字人才特点的企业薪酬分配制度。强化薪酬信息服务,指导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发布数字职业从业人员工资价位信息。
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
数字人才培养培训离不开企业。
《行动方案》提出,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大数字培训资源开放共享力度。全面推行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加强创新型、实用型数字技能人才培养培训。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启了线上学习和员工培训工作。目的各有不同,但总体来看,是三个主要目标:全员性的数字化能力升级、部分岗位的能力提升、福利性的资源提供。”数字化学习平台三节课创始人、CEO后显慧说。
后显慧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全员性的数字化能力升级,一般在汽车、生物制药、智能制造等行业很典型。
“这样的人才培养需求,不是一个训练营可以解决的,也不是一两门课程可以解决的,它具有人员规模巨大、岗位类型多元、学习节奏差异、地区和文化分布各异的特点,想通过单一资源和服务来解决,是不现实的。”后显慧说。
《行动方案》还提出,开展数字人才赋能产业发展行动。紧贴企业发展需求开设订单、订制、定向培训班,培养一批既懂产业技术又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也就是说,既需要数字技术讲师,也需要产业技术专家,产教融合共同培养人才。“我们目前发现的最好的实践就是:线上学习+行动教练,这套组合做得好,问题就迎刃而解。”后显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