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跨过弯弯小河,影视业“港风”为何吹向这里?
《新闻女王》成为香港企业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近年来在内地的“破圈之作”,也成为了其业务的“定心丸”。
根据TVB在3月27日发布的2023年业绩公告,受益于合拍剧及多渠道网络业务的收入增长,内地业务收入增加4%至港币7.29亿元,其中合拍剧收入在公司与优酷及腾讯签订联合制作协议后上升72%。
近年来,TVB内部探索小团队、“半开放”的制作模式,而《新闻女王》正是由子公司77工作室与平台公司优酷合作推出。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通过公开信息查询,77工作室在内地100%持股企业仅有一家,即为在广州南沙注册的广州柒拾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该公司监制正是《新闻女王》总导演、监制钟澍佳。
邵氏兄弟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总经理、TVB助理总经理乐易玲日前也率团队前往南沙进一步考察交流,在接受南方财经专访时她提到,公司和旗下艺人的工作重心逐渐向内地偏移,“内地的工作机会不断增加,艺人未来可能会拍摄更多完全是内地出品的作品,也很希望和更多内地演员合作。那么公司真正向这个方向出发之前,我们要研究一个更加合理的落地路径。”
不止TVB一家,英皇集团也在南沙布局。2023年11月,英皇娱乐(广州)有限公司在南沙注册成立。记者发现,新公司与集团近十年来的境内其他业务都不关联,与广州柒拾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一样,由境外公司100%持有,成为英皇文娱业务在境内的全新落子。
去年以来,在南沙举办的港澳影视相关活动不断。从香港导演及明星工作室、粤港澳大湾区短剧影视产业基地成立,到博纳等影视制作公司举办大湾区片单发布会,再到各类港澳影视人才游学交流活动举办……一个明显趋势是,香港影视业正全方位进军境内市场,而广州南沙成为了各方吹响“集结号”的重要阵地。
“湾区之心”,独具地域和政策优势
为何选择南沙?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区位和政策的优势成为香港业界最看重的两个要素。
“我第一次来到南沙应该是30多年前,随着我爷爷来到这里需要一天的时间。现在我经常在南沙早上开会,中午两三点回到香港立法会开会,晚上再到澳门出席活动。”2023年7月,霍启刚促成了一场近百位港澳文旅体界人士游南沙的活动。他在启动仪式上说,文体产业发展需要市场、需要观众、需要参与,港澳青年来到大湾区,马上就有“多十倍的市场、十倍的观众、十倍的场馆”。
南沙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周边75公里半径范围内分布了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个国际机场,通过高快速路、轨道交通、快船等方式直通珠三角及港澳城市。
从南沙庆盛站乘坐高铁,45分钟可达香港西九龙站。虽然与深圳福田站相比,南沙线的实际距离、班次丰富度、乘坐灵活度等并不占优,但是已有不少香港年轻人选择在居住成本远低于深圳的南沙落脚创业,经常在珠三角更大范围内出差的商务专业人士也认为,在南沙居住出行会更加方便。
另一方面,“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与《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简称《南沙方案》)相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叠加,也给了重视“一站式”高效服务的港澳企业和个人觉得更加便利。据广州税务部门发布,自2022年6月《南沙方案》出台至2024年3月,已有逾470名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享受该项个税优惠超过3700万元,平均税负下降超过5成。同时,影视制作、发行及院线经营等文化产业均已纳入《南沙方案》企业所得税优惠产业目录,因此,在三大先行启动区内企业可以享受15%优惠税率。这也是邵氏、英皇、博纳等影视文娱行业龙头选择南沙的重要原因之一。
“港风”助力,讲好大湾区的新乡愁
早在2020年就将大湾区业务总部落在南沙的博纳影业集团,今年2月也在南沙举办大湾区影视片单发布会,同时宣布将联合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市南沙区政府,谋划建设整合VR、AI等技术应用的大湾区未来影视产业制作基地。
期间,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对南财记者表示,基地将运用科技赋能,为年轻的影视创作者提供更先进的创作理念,解锁更多创意空间。今年集团将启动短剧板块业务,支持更多年轻人利用短剧集创作的舞台崭露头角,“20年前,博纳影业投资了很多香港电影、香港片,这批年轻创作者今天都是香港电影的中坚力量。我觉得再有20年时间,又有一批年轻人会出来,所以博纳影业希望能够再做这方面的努力。”
“当年香港电影人‘北上’,‘北上’其实就是越过广东,然后去上海、北京发展,有的人在北京成立了工作室。我希望未来香港电影人可以聚集到大湾区,这里文化相近、语言相同,还有熟悉的美食,这些对于香港影视人才,尤其是年轻人是有吸引力的。”于冬说。
大湾区内的语言和文化亲近,是在地域、政策等客观优势之外,让香港影视业必然与大湾区深度绑定的根本原因。凭借细腻的创作和深刻的洞察,港剧港片曾创造了一代人的城市记忆。这个模式也能够更快地复制到大湾区,成就更多属于大湾区的故事和新“乡愁”。
“我们很擅长用香港的背景,来讲述一些关于社会、家庭、财政、办公室的具有国际语言的题材。”乐易玲在谈及下一步境内业务规划时讲到,第一步就是希望做一些大湾区市场的作品,“毕竟很多香港人说的笑话、‘梗’,可能大湾区居民一下子就能get到(领会)。我想,如果要拍大湾区城市的影视作品,我们一定要沉下来用更多的时间去感受,包括寻找更多内地编剧,和香港编剧团队一起来创作。”
期待未来,影视业“港风”跨过弯弯小河,能够在南沙形成飓风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