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爆发前夜,腾讯的“医疗梦”还能否照进现实?
随着AI技术一路狂飙,不温不火的互联网医疗有望迎来跨越式大爆发。
作为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头部企业,腾讯在医疗领域的布局一直广受关注。作为拥有技术、资金和人才优势的大厂,腾讯的“医疗梦”更是代表着中国互联网医疗未来与希望,不过这个梦要多久才能照进现实呢?
2月21日,据行业媒体率先披露,成都腾讯互联网医院正在进行简易注销程序,公告期为2024年2月4日-2024年2月24日。申请承诺书的盖章名称是“腾讯医疗健康(深圳)有限公司”。
此前2月初,腾讯集团反舞弊调查部公开披露,原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医疗资讯与服务部张猛和刘运霆在职期间利用职务便利,非法侵占公司资产,并为外部公司谋取利益,已经被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公开资料显示,张猛在腾讯任职期间的头衔为腾讯医疗副总裁,主要负责数字化医疗创新项目的孵化和面向医疗医药公司的数字化方案平台;刘运霆则先后担任过腾讯医疗资讯产品中心总监和腾讯智慧医药行业总经理。
因此在不少行业舆论看来,这意味着腾讯的“医疗梦”醒,因迟迟找不到盈利模式,最后的耐心也正在失去。但,这不是腾讯一家面临的困境,更是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困境,如行业先驱好大夫、平安好医生等也在盈利边缘苦苦挣扎。
此前相关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长期以来处于野蛮生长的状态,各类企业不断尝试各类商业模式与运营思路,不断累积客户资源拓展业务范围,市场在近五六年来迎来了高速发展,并诞生了一批业务种类繁杂的龙头企业。
而市场参与者中,既有基于原有线上/线下药房或医院网络进行运营与其他线上业务拓展尝试的医疗服务型企业,也有先短期积累大量用户资源再通过增值服务变现的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冲刺IPO的企业无疑都是业内领先的企业,且已在商业运营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始终需要面临两大问题,即其商业模式在长期来看是否能持久运营并实现盈利,以及国内政策监管方面的变动是否会对其运营构成潜在风险。
具体而言,在商业模式上,特别是针对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在前期积累用户数量上的竞争注定难以快速实现盈利,且要面对阿里、京东等头部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压力,因此难以取得实质性的竞争优势,长期盈利能力难以预测;在法规方面,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对互联网医疗行业企业的影响力度是巨大的,国家在鼓励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的同时亦有着明确的加强相关监管的决心,业内企业需时刻保证自身运营的合规性。
因此,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而言,需要在业务模式上做到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的高区分度,以及如何保障业务在政策上的合规性。
互联网大厂的医疗梦
“医疗的慢属性决定了其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特质。在互联网医疗赛道,即有原本医疗玩家的持续试水,也有互联网巨头们的争先涌入,各家玩法不尽相同,谁能熬得住寂寞和投入是关键。”上述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互联网大厂进入医疗行业几乎是一致的方向。这里除去医疗行业自身抗经济风险的韧性外,不排除互联网大厂提前占领市场、紧跟时代潮流的初衷,更有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朝向生物经济时代方向的原因。”
举例来说,百度开始开发人工智能,构建医生大脑,充当医生角色为用户提供服务,仍然是其特点优势的再开发。阿里是从B、C端服务起家的,其核心能力是商业、货物信息传输、交换、成交的平台,卖货和做生意是其核心能力。分析医疗服务领域,频率使用最高、重复率最多的是药物购买使用。京东多维度发力,腾讯则重点做投资,引入业内多玩家做自身平台。
这类互联网大厂投资医疗行业的逻辑是拓展自己的核心业务,在开放新型网络工具上发力。如腾讯的主要功能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同于阿里和京东是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决定了其在知识服务、健康管理和药物器械购买等不具备优势,须另辟新径。
因而,腾讯的战略举措是发挥其“连接”的核心优势,以人为核心,把连接一切作为终极目标,以AI为突破口开展各类医疗服务的“副产品”,如腾讯觅影、腾讯医典等。长期以来秉承“只投资 不下场”的原则,将搭建平台作为策略,但这也注定了其投入大,周期久的特质,对于公司来说是否持续押注也将直接影响业务线的生死。
实际上,此类互联网大厂往往都具有特性,就是并不具备实体平台,只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其战略选择便是充分挖掘客户的价值潜力,对用户进行分析画像,瞄准用户下一个医疗消费点。如字节跳动的优势在于信息推送和视频交流平台,拥有海量的人类行为数据,必然会在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和服务链后端寻找机会。
如字节跳动研究发现,其用户群体中,40岁以下女性占比近50%左右。如何把这些流量变现、让流量落地、把流量的价值最大化,字节跳动选择了医疗服务业中的生殖与妇儿赛道,斥资100亿元收购了高端私立妇儿医院美中宜和。这是互联网大厂首次接触重资产医疗,打通线下线上医疗的一次尝试,与百度、阿里、京东、腾讯的发展路径是不同的。
医疗行业一直与先进的科学技术同频共振、同步前行。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科学技术、网络流量、管理手段对传统医疗的赋能,确实可以改变医疗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但对互联网技术的作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内涵,以及互联网医疗或线下所属医疗机构的运营,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把握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商业模式之困
互联网医疗赛道的服务能力与商业模式的构建都极为复杂,所以也产生了不少发展方向的争论,有的企业认为应该结合互联网要素,向轻、向快;而有的企业认为必须做重,实现能力的全闭环。
在互联网医疗创业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过去的十多年里,基本是“技术跟不上需求”,但从未来看,将是“技术驱动需求”。
互联网医疗如果从2010年挂号网创立+2011年春雨医生创立来算,到目前来讲大概迭代了三次。
第一代是春雨医生、微医这样的轻问诊、代挂号等平台,它们对健康市场的供给不均、优势资源缺乏、看病难看病贵等痛点早有体察,应该说是为了需求而创业的第一代企业。
在高潮时,春雨医生平台上的医生一天解答30万个以上的问题。但困难在于,由于没有系统的技术体系来帮助医生释放更多的时间精力,当时也没有更多的技术加持,轻问诊只能解答简单、浅表的问题,无法定性定量,所以决定了服务范围有限,盈利能力低下;此后,不少线上平台试图转型线下连锁诊所,但同样因为无法提供替代性方案,真医生很少有意愿去这样的诊所里坐诊,所以这个模式也没有跑通。
简单说,第一代互联网医疗企业更多的是发现了问题、暴露了问题,但没有办法解决问题。
第二代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业务发展,主要是从2015年到现今。这个阶段开局很好,重点是巨头纷纷下场,包括BAT等巨头都重度投入互联网医疗赛道,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竞争水平,也提升了竞争维度。但这一阶段最核心的进步,还是主要体现在能力建设和服务模式的创新上,在技术上有进展、底座有更新,为即将到来的“AI+健康”时代做好了准备。
由AI、大模型驱动的底层技术变革,才是未来互联网医疗AI能力的增长逻辑,也将是主战场。2020年8月,美国旧金山人工智能加速药物筛选的初创公司Atomwise完成1.23亿美元B轮融资,腾讯作为老股东在本轮追加了投资。Atomwise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利用AI来加速化合物筛选,帮助新药发掘。Atomwise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利用AI来加速化合物筛选,帮助新药发掘。
2023年9月8日,腾讯健康发布医疗大模型,全新发布智能问答、家庭医生助手、数智医疗影像平台等多场景AI产品矩阵,药物发现平台“云深”(iDrug)披露全新的蛋白质结构预测算法框架tFold。腾讯健康方面表示,医疗健康的数智化升级已从“先行先试”,转变为“全面拥抱”,人工智能及各类数智化工具的应用将加速普及;腾讯将与合作伙伴共建“TRUST”模式,加强技术创新与数字基建,推动“数智医疗”普惠普及。
无独有偶,京东健康也发布了“京医千询”的医疗大模型,基于大量的医生知识和京东健康业务中积累的上亿医患问答的数据训练的产业级大模型,目前已经泛化出医师助手、智能诊断辅助和复杂医疗资料的理解和提炼等能力模型。 百度文心一言则牵手有来医生、莫廷医疗、启灏医疗等多家医疗企业推动医疗产业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的2023年国内已发布医疗领域生成式AI大模型数量超30个,医疗健康AI大模型的服务对象从制药企业至医生、患者等,到覆盖诊疗、医疗科研、健康管理等多个场景。可以预见,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互联网医疗将迎来前所未有的蜕变,服务上也将迎来全方位的跨越式变革,互联网医疗产业正加速进入爆发期。
在过去10年里,移动互联网的上半场和下半场,都没有彻底解决互联网医疗这个赛道的发展问题,但现在AI的到来,它具有的生成式能力,几乎有无穷的升级空间,它是目前我们看到最有可能接近解决痛点的路径。但是新技术的革新与进步,都面临相同的痛点,持续的巨大投入与商业模式的艰难探索,互联网巨头加码医疗的岔路口上,难有人能“独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