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群体庞大,如何有效预防?
近段时间,从事多年冲床操作工作的隔壁老王深感苦恼,对未来生活质量的忧心忡忡。他发现经常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并需要对方不断复述,有时对方即使喊得很大声,他也可能无法听见,甚至偶尔出现耳鸣的情况。他冥思苦想,猜疑听力下降与他冲床操作岗位的噪声过大有关,并到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看病。
医生了解他连续3年以上职业噪声作业史,出现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结合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听觉损害,综合分析为职业性噪声聋。老王被告知职业性噪声聋是出现永久性听力损失,是不可逆性的、病理性的损伤,且目前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使他对于今后无法很好地同自己亲人或朋友进行沟通和感情交流深感痛心。
值得老王安慰的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因工作原因患职业病,被认定为工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业性噪声聋患者与其接触噪声的时间、强度特别是噪声作业工龄有极大的关系,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性噪声暴露导致的听力损失和其他相关疾病正在迅速增加,成为威胁中国工人健康的严重问题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年曾发文指出,职业性噪声聋已经是继职业性尘肺病后的第二大职业病。
据每年的噪声职业人员体检情况显示,噪声作业工龄5年以上,尤其是接触85分贝以上的劳动者50%的劳动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作业工龄20年以上的导致噪声性耳聋约为1%-5%。
据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12月24日通过,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
最后老王告诫新到的接触噪声岗位或已在岗的职工们务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了解岗位上噪声的危害严重性,噪声除可引起噪声性耳聋外,还可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等产生不良影响,要先从思想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第二,在噪声环境中工作时,应正确佩戴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耳塞、耳罩等,不规范地佩戴达不到防护效果;休息时尽量在没有噪声的区域。
第三,生活中避免经常佩戴耳机或者耳机音量过大而造成损伤听力,促进职业噪声的损伤。第四,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听力问题并采取措施。最后,提高的不仅是维权意识,还要懂得法律常识,如个人防护措施无法得到保障时,员工有权利拒绝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并向相关部门投诉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梁丽红,文小勇,黄福永.2018-2020年江门市15254名噪声作业人员上岗前职业禁忌证检出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2,21(5):739-741.
[2] 孙少华,马瑞花,周晓杰.高密市纺织业噪声作业工人职业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2(004):434-43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