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圆桌丨 产学研对谈:“AI+机器人”正成为一只“攀登珠峰、沿途下蛋”的鸟,广东要及早规划布局

艾媒咨询|2022年度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712.4亿元,同比增长31.0%。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6000亿元。机器人赛道的火热也吸引了不同领域的玩家入局,在多元化企业布局的影响下,机器人的

艾媒咨询|2022年度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全球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与典型企业市场收入数据 全球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与典型企业市场收入数据 工业机械制造美国投资顾问市场发展状况及机器人顾问发展前景调研 美国投资顾问市场发展状况及机器人顾问发展前景调研 金融机构投资行业技术使用情况及机器人投资顾问发展前景调研数据 投资行业技术使用情况及机器人投资顾问发展前景调研数据 金融工具与投资 用数据说话

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到150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根据2023年底印发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的实施意见》,广东正在算力、算法、数据等方面继续发力,到2025年有望实现智能算力规模全国第一,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下,实体经济雄厚的广东将迎来数实融合的关键转型期。一方面,人工智能将赋能养老、制造业等加速升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产业跨界耦合也将创造出更大的产业生态和产业机遇。

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出产业需求的人才?高校和企业可以探索怎样的合作?

1月22日至24日,政协第十三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超级机器人研究院(黄埔)执行院长俞祝良、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会长杜兰三位广东省政协委员进行了对谈。

有趣的是,三位委员分别来自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界,串联起了从原始创新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落地的全过程。“研发要以产业化为导向。”他们认为,基于人工智能产业特殊性,校企间在研发攻关、人才培养上有天然的合作需求。

在广东,近千家人工智能核心企业托举起机器向“人”的跨域。来自高校源源不竭的原始创新动能,经由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平台,同来自企业界的磅礴需求形成了天然耦合。“AI+机器人”正成为一只“攀登珠峰、沿途下蛋”的鸟。

“人工智能+机器人”撬起新业态

杜兰:当今大模型深入发展,已经催生出了一批引领全球浪潮的科技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每10年全球数字科技产品就会更迭一次,从上世纪90年代的大型计算机,到21世纪初的个人计算机和手机,再到2010年左右的移动互联网。当前的2020年代,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等业态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在其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那么,下一个全球引领性的产业风口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是家庭机器人。

2023年,ChatGPT爆火后,业界对大模型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新技术正推动支撑大规模轻量化和本地化,未来将在机器人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模型数量已经超过200个,其中广东占约12.9%,处于第一梯队;同时,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已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份额约占全国三分之一。因此,应当着眼机器人产业发展,以产品需求带动科研,加大相关科研支持,以大模型等新技术加持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

俞祝良:机器人在未来的应用一定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制造业当家”,还是医护、养老等民生事项,人形机器人将会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现在人力资源正变得越来越紧张,具备强大通用任务执行能力的人形机器人将能够有效“补位”。

而且多元复杂的应用场景也对机器人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未来需要将机器人产业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使后者赋能前者进一步发展。

张立群:确实,没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只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机器。

俞祝良: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也注意到了政府对养老产业的重视。未来的养老社区一定是需要大量智能化设备提供服务的,因为住户存在着健康监护、起居护理等多元特殊需求,养老服务的人形机器人在其中应用前途十分广阔。

杜兰:我觉得科技一定要来源于真实世界,并且为真实世界服务。在人工智能的诸多应用场景中,养老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两会上,我还推荐了一款智能助听器,养老问题确实必须依靠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才能解决。

张立群:高校也注意到了人工智能在一系列产业方面的应用前景。去年,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还同数十名三甲医院的中医专家合作开发了“扁鹊云平台”,实现了望闻问切诊断、中医康复辅助等功能,提高了中医诊疗能力。

当然,在人工智能赋能生活的同时,我们应当注意,人工智能如果无序发展,特别是再同人形机器人进行结合,有成为人类的终结者的可能性。因此,我们也期望政府、智库研究机构等及早规划,制定准则,使产业发展始终处在受控状态下。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迫切需要转型

杜兰: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已涌现出“提示词工程师”等一批新兴职业。产业对新兴人才的需求也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

张立群:这的确给高等教育带来了迫切的转型需求。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并高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相比之下,在教育、政策等层面,相关举措还稍显滞后,人才培养的速度和质量都需要提升。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已经进行了相关布局。我们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作为系统导向,来规划学科建设。现在,我们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等等都在进行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我们还是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的依托单位。

另一方面,我们还在考虑设置相关通识课,帮助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对人工智能建立起初步、基础的了解。通过让各领域学生参与到人工智能学习中来,学校可以打通不同专业间的壁垒,探索“人工智能+”的新方向。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应该被广泛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在提升教学、考核、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能在无形之中加深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知。

俞祝良:我们超级机器人研究院也成立了“珠峰班”,从学生的选拔到培养都进行了创新。

在选拔环节,我们要求学生对机器人兴趣浓厚、有相关机器人经历且未来有志投身机器人产业,但不会对其目前的专业背景设限。

我们会对通过选拔的学生提供完整的机器人技术方面的教育训练,尤其注重以产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培养成员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还为他们提供奖励和生活补贴,保证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学习。

在此过程中,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成员也会相互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目前,珠峰班的招生和运行情况都不错,已经有几名学生拿到过机器人领域代表性的奖项。

产学研用共建人工智能生态

杜兰:我们产业界有句话叫,“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同时,要学会‘沿途下蛋’”,讲的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站在企业的角度,我们也特别希望能和高校进行更紧密的联动,通过一些平台建设或政策扶持,使产学研用更好地结合起来,促进更多来自高校的先进成果在产业界落地转化。

张立群:其实无论教育还是产业,有组织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都是创新的重要途径。

在人才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我们高校也期待能够同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为我们提供以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指导。大学有非常扎实的基础研究,能帮助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但后续,如果能让学生有机会进入企业,参与具体产品项目开发中,他们才会了解知识需要如何去不断迭代;同时,技术研发必须以产业化为导向,校企联合攻关一定是必由之路,此过程还能够进一步带动人才培养。

在产学研融合方面,华南理工大学具有很好的基础。我们是“企业家的摇篮”,因此在成果转化、产教融合方面资源较多,也已经建立起了行之有效的机制。

俞祝良:我认为,人工智能产业领域内的校企合作生态将更为密切,原因之一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非常依赖大数据,但高校在这方面并不具备优势,而这恰恰是企业的优势所在,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会获得大量数据,能够支撑科研发展;而在企业所需要的算法方面,高校一定更具优势。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校企之间在人工智能产业上有天然的合作需求。

我们希望将超级机器人研究院作为一个有组织科研的平台,目前,超级机器人研究院也已经同相关领域的企业进行了密切合作。

同时,我们还把产业孵化放在了关键位置上,比如,珠峰班的学生如果有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我们可以直接给他研究院孵化企业的股份,以此鼓励大家一边学习、一边创业,真正为产业培养出迫切需要的领军人才。我相信,过几年,珠峰班一定会成长出机器人领域的企业家。

艾媒咨询|2022年度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推动下,中国机器人市场发展前景广阔。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712.4亿元,同比增长31.0%。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6000亿元。机器人赛道的火热也吸引了不同领域的玩家入局,在多元化企业布局的影响下,机器人的

艾媒咨询|2022年度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全球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与典型企业市场收入数据 全球协作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与典型企业市场收入数据 工业机械制造美国投资顾问市场发展状况及机器人顾问发展前景调研 美国投资顾问市场发展状况及机器人顾问发展前景调研 金融机构投资行业技术使用情况及机器人投资顾问发展前景调研数据 投资行业技术使用情况及机器人投资顾问发展前景调研数据 金融工具与投资 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