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卷”规模 公募基金受累市场 资管业需重塑“三观”

2023年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研究报告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外贸B to B将成行业新增长点。未来,第三方跨境收付领域市场参与主体将愈发丰富,跨境B端收付产品和服务更加多元,跨境B to B或将成跨境收付“新赛道”。

2023年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中国香港金融业发展状况及细分金融领域调研数据 中国香港金融业发展状况及细分金融领域调研数据 金融机构中国香港交易所发展状况及金融交易市场调研数据 中国香港交易所发展状况及金融交易市场调研数据 金融机构全球金融科技市场发展状况及金融科技企业数据 全球金融科技市场发展状况及金融科技企业数据 金融工具与投资 用数据说话

  提起过去的2023年,不少资管行业从业者用“如履薄冰”来形容。

  A股市场除北证50指数外,沪深主要宽基指数普遍回调。其中北证50指数,全年涨幅为14.92%;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及沪深300指数分别下跌3.7%、13.52%及11.38%。债券市场虽大幅上涨,但资产荒问题却愈演愈烈。年初债市收益率小幅冲高,然后持续回落至8月,而后利率触底回升至10月,年尾利率再度下行。

  对于资管机构来说,资产配置面临的问题不仅是资产荒,还有负债端与资产端期限不匹配等问题。此背景下,资管行业未来将走向何方?近期,21世纪资管研究院召开了一场主题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2024市场趋势和资管机遇”的闭门研讨会,来自银行理财、基金公司以及相关监管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围绕当前市场和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分享了作为市场主体的诉求和破局思路。

  以下为21世纪资管研究院整理的部分会议内容。

  理财产品设计简单化、短期化,配置存款化

  在资产配置上以固收资产为主的银行理财行业这一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即更大程度上倾向于配置固收资产,前些年开始试水的权益投资占比越来越小。整体配置比例上,固收资产占比在95%左右;权益仓位低,大概在5%左右。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在95%的固收资产当中,债券资产大幅下降,大比例配置在存款类资产中。

  从需求端来看,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这三性中,银行理财机构意识到,其投资者将安全性放在第一位,呈现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的优先选择顺序。

  从产品的偏好趋势来看,银行理财发现,整个银行理财的产品其实更加集中于短期化产品,中长期产品的整体规模,尤其是产品形态类似于固收加混合或权益类的产品,规模下降趋势明显。

  在过去两三年,理财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资产配置却越来越简单了。如果这一趋势延续,其实银行零售端也能做存款,就不需要理财子做了。目前市场需求最多的是现金管理类产品、短期限产品,其实短期限产品主要配置的也是存款,这非常不利于实体经济。资产配置仍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资产配置需要更多挖掘价值,而非单纯为了资产配置而资产配置。

  2020年开始批复理财子的时候,产品体系设计非常全面,每个理财子的打法基本上都是大固收,加上多策略多资产,也有专门的权益投资团队、专门的自营类投资等,瞄准全球重要的资产配置力量。但是打了三年下来,发现只有短债部门和现金管理部门在增长,其他部门都在萎缩。

  银行理财行业的“卷”在这一年表现得淋漓尽致,整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卷收益、卷规模,每家机构的渠道能力不一,这种局面使得一些渠道能力较弱的中小理财公司处境艰难,“必须拿出更高的收益才能被渠道接受”。另一方面,理财产品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投资经理能发挥的空间很有限,比如约定了不能投权益资产,再看好的资产都不能投。希望有类似行业自律的外力使得整个行业回归到正常状态。

  除了资产荒趋势演绎得非常极端外,每家理财子的流动性压力也很大,资产负债的错配比较严重。虽然负债端资产端久期相比之前已经很短了,但依然有较大缺口。

  在债券投资的选择上,理财子大多集中于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区域,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和实体企业。在个券的选择方面,理财子强调将信用风险的把控和对理财产品净值的影响作为出发点。

  展望2024年,由于美联储或降息减轻汇率压力,同时国内经济也需要金融降息以支持其发展,货币政策的空间有可能会加大。如果后续存款利率继续下调,10年期国债有望继续向下突破。整个债券市场利率继续下行的趋势有望持续,给理财公司带来利好。这意味着现有产品净值或将受益于资产端的利率下行而出现一定上涨。

  资管机构需要重塑“三观”

  一方面,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运行有其自身非常明确的规律性和规则性,另一方面,金融工作必须服务政策大局、服务实体经济,满足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起来,是金融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对于资管行业和资管机构来说,长远健康的发展需要建立新的“三观”,重塑经营观,业绩观和风险观。

  一直以来,资管机构的规模情结很深重,坚持“规模为王”,以规模为考核核心,不断跑马圈地扩大规模盘子。但是经历数年的发展,资管机构应该认识到,资管行业是与人密切相关的行业,是一个长期的行业,其本质是信任。替人理财是资管机构的信义义务,而非做大产品做规模。

  客户对确定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理财机构采取了很多变通的办法来应付,比如准备金的机制、母子基金嵌套发行,这是短期有效长期无效的,而且不利于资管行业的长期稳健的发展。

  客户都想要期限短、收益高、风险小,但是这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所以,资管机构需要挑选客户,排除这类客户。这是经营观的转变。

  在业绩观方面,需要改变短期考核和多元化考核的方式。银行对客户经理的考核既要存款,又要理财,还要托管,其本质还是以产品为中心,做大规模。真正的业绩考核需要看客户的复购比、留存率,特别是市场下跌期间,客户资金净增的比例。未来资管市场会从流量竞争转向存量竞争。

  在风险观方面,资管机构要认识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是动态的,而非如风险测试结果显示一样,一成不变,因此客户陪伴尤其重要。能够在市场表现不好的时候留下客户是资管机构最大的能力体现。

  全球资产配置元年的机遇与挑战

  在国内环境中,纯债本身就是属于好的资产,但理财子需要在纯债的基础上配置其他的资产。因为当债券的利率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客户的需求仅按照纯债的思路有可能达不到要求。解决方案无外乎在纯债里做信用的下沉或周期的加长、量化策略的补充等等,在过去还可以配置非标资产。

  在国内市场表现不佳的背景下,资管行业人士认为,可能加大力度瞄准海外资产。

  以日本为例,2005年以后,日本经济下行,存款利率极低,带来大量日本资金流向全球,开启全球化资产配置。目前单纯通过股债的配置难以达到客户的要求,理财子需要通过衍生品去配置一些海外的资产。

  但是,中国目前的情况又与日本当时面临的情形不同,或许将面临一些困境。

  第一,当时的日本出海能够获得较高回报的原因除了国内确实没有机会之外,很大的程度是因为有中国这一优质投向,而中国现在出海很难找到体量和增速相当的经济体。因此,中国资本出海的回报预期需要降低。

  第二,当时日本出海的龙头公司将核心技术放在国内,带领了产业链共同出海,获得需求和收入之后,又把资金回流到日本国内。而中国企业的优势在于极致的性价比和供应链优势,这种优势的壁垒相对较弱。

  第三,日本当时出海的资金很多最终回到了日本国内,沉淀成了日本本土的财富和未来多年的消费释放。但中国实行资本管制,可能会导致在海外的收入和利润无法向国内的财富积累和未来的消费转化,那么本轮出海带来的未来经济的支撑力度可能也远远小于日本。

  资本市场结构和估值议题待解

  据资管机构表示,目前银行理财,甚至基金整体的权益资产配比都达到了历史低位。在畏惧权益市场波动的同时,资管机构对资本市场的优化发展也有一些顾虑和建议。

  总体而言,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目前有两大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结构不合理,二是国央企估值偏低。

  “我们现在70%以上的公司市值在100亿人民币以下,也就是说小公司太多了。此外,现在IPO的定价也存在背离市场的问题,定价过高。过去的机构比较成熟,散户是跟风,对现在机构的交易量占整个交易量的比例由过去20%提高到40%了;也就是说散户的交易占比由80%下降到了60%。”

  此外,上市公司的结构调整也需要从IPO入手,但是未来怎么样来改善IPO的结构,就是市场面临的一大问题。部分机构认为,调整结构需要出清部分经营不善的企业,IPO也需放缓。

  “中国经济一定会经过从房地产时代到产业经济时代的变革,目前全国有超过12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其中还是有很多有潜力的企业,未来挖掘产业潜力,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人才,也需要资管机构的支撑。”

  “在资本市场上,1000亿以上市值的企业大多是国有的,但是国有央企银行的市盈率才7到8倍。由于国企市值占比高,整个市场的指数的提升仅靠民营企业是不够的。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加强估值管理。”

2023年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研究报告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外贸B to B将成行业新增长点。未来,第三方跨境收付领域市场参与主体将愈发丰富,跨境B端收付产品和服务更加多元,跨境B to B或将成跨境收付“新赛道”。

2023年中国中小微外贸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研究报告 精品决策
中国香港金融业发展状况及细分金融领域调研数据 中国香港金融业发展状况及细分金融领域调研数据 金融机构中国香港交易所发展状况及金融交易市场调研数据 中国香港交易所发展状况及金融交易市场调研数据 金融机构全球金融科技市场发展状况及金融科技企业数据 全球金融科技市场发展状况及金融科技企业数据 金融工具与投资 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