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 王忠民、周延礼、董克用等重磅发声

艾媒咨询|2023-2024全球与中国养老金融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本报告研究涉及企业/品牌/案例: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养老,新华人寿,太平养老,太平人寿,泰康养老,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中信保诚,中意人寿,应答人寿,同仁堂,汤臣倍健,九州通,云南白药,国寿养老,华夏资金,工银瑞信,南方基金,渣打银行,宏利保险,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天弘基金,

艾媒咨询|2023-2024全球与中国养老金融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
中国养老护理 中国养老护理 护理服务中国养老产业 中国养老产业 专业服务中国养老金融 中国养老金融 专业服务 用数据说话

近日,养老金融50人论坛联合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成果发布会,主题为“努力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会上同步发布了《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3》(下称《发展报告》)和《中国养老金融调查报告2023》(下称《调查报告》)。

《发展报告》显示,2022年末,我国养老金资产积累规模14.5万亿元,占GDP比例为12%;预计2030年中国养老金积累规模将达到约30万亿元,占同期GDP比例将接近20%。不过这一占比与OECD国家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据悉,2022年末,OECD国家养老金资产占GDP比例平均在80%附近。

《调查报告》指出,就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而言,无论是城镇职工参保者还是城乡居民参保者,均有相当大一部分群体有较高的预期。其中,近四成(39.62%)城镇职工认为每月养老金达退休前工资41-60%可达预期,30.2%的预期达到退休前工资的60%以上。高于当前40%左右的实际替代水平。此外,调查对象对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待遇预期水平的平均值为2223元/月,也远远高于2022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平均待遇水平(约为205元/月)。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秘书长董克用表示,与发达国家主要强调养老金金融不同,我们国家是未富先老或者说渐富已老,因此中国的养老金融概念除了养老金金融之外,还包括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

养老金金融的核心是完善养老金体系结构,并提高基金的投资效率。要在理顺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继续优化第二支柱的职业养老金,包括我们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同时加快推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试点转常规。除了继续扩大各个支柱养老金规模之外,还要扩大养老金的投资范围,进一步分散风险、增加收益来源。同时,进一步培育养老金管理机构的专业能力,提升养老金的投资回报水平,这也有赖于资本市场的持续完善。

养老服务金融则更加突出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一是优化全生命周期养老金融产品的设计,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投资目标、不同投资期限、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群体的差异化养老金融需求。二是金融行业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从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将工作期的养老金资产积累与退休期的养老服务消费对接,满足国民的不同阶段需求。

养老产业金融的重点是做好养老产业的生态圈建设。未来应该整合养老产业的各方资源,鼓励养老金融机构与地产、旅游、教育、文化、康养、医院等不同业态跨界融合,形成涵盖老年医疗、老年服务、养老地产、老年文化、老年出行等环节的完整养老产业链条。此外,养老产业金融还应当特别注意高龄老人的刚性需求。

养老金融呼唤制度创新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周诚君认为,养老金融首先是一个精算问题,其次是制度设计问题,最后才是金融问题。金融是解决流动性匹配、期限匹配、信用转换的,如果精算问题不解决,不进行长周期的考虑,既解决不了资金的来源问题,也解决不了管理投资的问题。制度设计也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可持续性才会得到保障。最后才是家庭部门的财富管理、预期引导、终身财务安全等问题。

原中国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表示,养老金融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仍然有待完善。养老金融具有混业经营的特点,涉及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乃至养老产业等多主体,监管主体不仅包括证监会、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还涉及人社部、民政部等多主管部门,容易形成“多头监管、监管真空”的问题。应当建立一个全面、协调的监管体系,明确监管机构的职责和合作机制,以确保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风险管理提供法律支持和指导。此外,加强市场监督和消费者保护机制,提升市场的透明度和参与者的信心,也是推动养老金融健康发展的一大关键。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直言,考虑到部分人群在某一时点可能会出现可支配收入覆盖消费和房贷之后没有12000元结余的可能性,建议允许投资者从其他渠道获得现金流,例如低息贷款,以保障个人养老金账户缴存的连续性和有效性。还可以考虑允许投资者从个人养老金账户借钱,到期后还本付息,创设更为灵活的制度执行空间。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人社部原副部长胡晓义则建议搭建年金的转移平台,原因是一部分人就业岗位转换以后,企业年金、职业年金随同转移接续比较困难。在他看来,可以借鉴人才流动中心的方式设立起公共或者政府指导下的市场化年金托管中心,来保护和延展流动就业人员的职业性年金权益,对其中转为灵活就业人员的群体,甚至可以考虑转到个人养老金当中去,也就是打通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

科技赋能养老大有可为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主任金淑英表示,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业务具有三大显著优势,分别是老年客户的数量优势、覆盖全国网点渠道的优势和贴近中老年市场认知的优势。银行业也已经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渠道创新,在产品的供给、服务优化等方面做了一些深度实践,较好满足了社会公众的养老金融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践行了社会责任。

展望未来,金淑英就商业银行如何做好养老金融这篇大文章分享了三点建议与思考。一是以多样化、定制化、生态化为导向,优化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充分开发与养老需求相适应的配套金融产品和服务,实现金融对实体产业和养老事业的全周期支持。二是借鉴技术力量,推动金融科技应用于养老金融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金融科技是实现我国养老金融事业提质升级的一个关键所在,银行业需要充分融合科技与金融,支撑养老金融产品的研发、风险控制以及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三是开展多方合作,逐步建立统筹养老金融的发展机制,推动银行、保险、基金、券商、信托等相关行业深度合作,构建完善的养老金融生态,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魏晨阳也强调了金融科技对养老金融的助推作用。他指出,当前,科技赋能、数字化、智能化是全球大势所趋,养老行业也已形成了“养老科技”的概念和创新体系,主要分为四个维度。

一是健康科技维度,现在从药厂到全球的健康险公司都在强调健康管理,即前瞻式管理个人的健康水平,而不是事后的赔付,其科技赋能空间非常大。二是保险科技维度,要开发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例如更聚焦老年群体高发、慢性病的重疾险,需要大数据和更好的模型。三是财富科技维度,在老年人的财富管理领域,从数据驱动的投资组合、量化风控再到智能投顾等方面,各种各样的数字化产品正在涌现。四是地产科技维度,养老地产在数字化层面,有大幅降本增效的空间,例如泰康的养老社区就不断探索用数字化方法降本增效、提高客户的体验,未来社区养老、家庭养老也需要大量的数字化方法。而最近大火的大模型在康复、医疗、教育、金融投资等领域都有着降本增效的巨大潜力,这几个行业和养老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构建养老金融的产业生态

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吴玉韶认为,养老和金融需要相互走近,需要加强相互的认知,共同构建养老金融的产业生态。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关键的是需要整合,目前大家考虑的往往是单一的产品和服务,银行考虑银行的,保险考虑保险的,各自为政,没有形成金融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整合性政策和实践体系。同时,养老领域也要改变,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许多养老资产不能资本化,例如我国养老院大部分不是企业注册,很难贷款。

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表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汇聚包括政府监管、行业机构、专家学者、舆论媒体和广大投资者等各方力量,同心协力、同道同行。一是共同完善养老金制度建设,及时总结评估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试点成效,研究进一步提升缴费上限和税优额度的可能性,推动优化完善个人养老金业务流程,并尽快拓展至全国范围。二是共同推动投顾业务发展,研究推动个人养老金投顾业务规则,充分发挥各类金融机构的禀赋优势,通过投顾服务,提供一站式、定制化的养老金融服务。三是共同深化养老金融教育,帮助投资者树立尽早规划资产配置,长期投资等科学的养老金投资理念。

还有专家认为养老金投资标的有待扩容。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指出,对个人养老金而言,保险资管产品,特别是债权投资计划,应该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投资工具。希望基本养老金、养老理财、养老目标基金可以考虑将其纳入投资范围,或加大投资力度,其良好的安全性、收益性和长期限,有利于提高个人养老金投资组合的科学合理性,以促进投资组合和投资收益的持续稳定,增强产品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养老属性。

艾媒咨询|2023-2024全球与中国养老金融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本报告研究涉及企业/品牌/案例:新华保险,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养老,新华人寿,太平养老,太平人寿,泰康养老,泰康人寿,阳光人寿,中信保诚,中意人寿,应答人寿,同仁堂,汤臣倍健,九州通,云南白药,国寿养老,华夏资金,工银瑞信,南方基金,渣打银行,宏利保险,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天弘基金,

艾媒咨询|2023-2024全球与中国养老金融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精品决策
中国养老护理 中国养老护理 护理服务中国养老产业 中国养老产业 专业服务中国养老金融 中国养老金融 专业服务 用数据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