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学科技园促成果转化,上海发力“校区、园区、城区”联动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大学城商圈生态研究与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目前,中国大学城的整体规划和开发力度仍较为欠缺,仍未充分利用到大学城的辐射影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大学城综合体量的快速增长,如何形成集餐饮、娱乐、出游、观赏、购物等业态的环大学城半小时生活圈,形成多业态融合的消费场景,建立多元丰富的大学城商圈消费矩阵,满足大学城商圈主要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品质化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大学城商圈生态研究与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精品决策

自2001年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以来,如今上海共有15家大学科技园,先后有复旦微电子、东方财富、饿了么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1月3日,上海印发《上海市大学科技园改革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提出深化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大学科技园专业化建设、加快创新资源要素集聚、改革优化考核评价四大任务。

有园区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到市场,需要经历科技成果转化、孵化及产业化的过程。大学科技园衔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创业孵化,将有助于由科学家到企业家的转型。

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是大学科技园的核心功能之一。但在实践中,不少高校的高价值专利处于“沉睡”状态。《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6.7%,其中高校仅有3.9%。 

在基础研究“0到1”、产业化“10到100”之间,成果转化“1到10”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衔接点。“如果是一公里,这一公里就是‘死亡之谷’。”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张龙近日表示。

在“1到10”阶段,实验室技术需要经历市场评测、概念验证、竞品分析、创办企业等过程。从平台载体角度,《方案》提出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为高校科技成果从早期挖掘到后期熟化提供专业化支撑。

针对大学科技园中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方案》一方面从内部发力,支持高校建立技术转移融合机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主动挖掘制度,推动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和大学科技园及时介入对接转化;另一方面向外部借力,鼓励大学科技园与各类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化服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依托各方资源支撑师生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活动。

考虑到“1到3”阶段资本不敢投的情况,《方案》还鼓励高校联合社会资本探索成立大学科技园成长基金,按照市场化机制运营,形成培育孵化高校原创科研成果的联动生态。

三区联动

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之外,大学科技园还存在管理机制不顺畅、产业定位不清晰等“园区病”。

管理机制方面,目前上海并行着以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高校主导模式、以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区校共建模式等。此外,我国还有以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高校与开发区共建模式、以无锡传感网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开发区主导模式。

《方案》则提出探索构建由高校、所在区、科技领军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大学科技园统筹协调机制,将大学科技园打造成为集社区管理、企业运行等功能于一体,多方参与的成果转化孵化和师生创新创业平台。

据前述园区相关人士分析,相较区校共建,这一模式引入科技领军企业作为资金提供者、转化把关人,有助于引导高校科研人员开展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的基础研究,避免“为了创新而创新”。

产业定位方面,大学科技园的主导产业普遍贴近优势学科。但体现在空间布局上,大学科技园多数未系统规划产业集聚、生活设施、创新创业环境。

对此,《方案》提出,推动高校学科、人才优势和所在区特色产业联动,加强大学科技园和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联动。

在此基础上,《方案》目标到2027年,高校校区、科技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进一步融合发展。这也与《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中的“园区、城区、校区”联动相承接。 

考核引导

不久前,上海公布了2023年度上海市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结果,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3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为“优秀”,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6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为“优良”,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6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为“合格”。

对于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与“优良”的大学科技园,上海市予以经费支持,合计391.75万元。

针对现实中部分大学把科技园作为经营性资产进行考核评价的情况,《方案》提出将科技成果转化、校企合作项目、学生就业情况纳入高校和大学科技园等考核体系,弱化招商引资权重,提升专业服务、增值服务效能。

此外,为增强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内生动力,《方案》还提出进一步优化大学科技园年度绩效评价体系,对依托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大学科技园进行分类指导、分类评价。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大学城商圈生态研究与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目前,中国大学城的整体规划和开发力度仍较为欠缺,仍未充分利用到大学城的辐射影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大学城综合体量的快速增长,如何形成集餐饮、娱乐、出游、观赏、购物等业态的环大学城半小时生活圈,形成多业态融合的消费场景,建立多元丰富的大学城商圈消费矩阵,满足大学城商圈主要消费者日益个性化、品质化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大学城商圈生态研究与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