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上的拼多多:增收、产业带与人才红利
10月23日早晨6点,太阳刚刚跳出地平线,几千公里外的上海还在沉睡,但位于云南褚橙庄园的人就开始杀羊宰牛,为一年一度的“丰收节”做准备。
褚氏农业总经理褚一斌6:30起床跑步,这是他保持的习惯。在农业深耕10年,他皮肤被晒得黝黑,年已六十但身体健硕,非常结实,烟不离手,被人问起什么时候退休,他总笑呵呵说不急,还有十年呢。常年在地里泡着检查生产,褚一斌经常穿一件简单的T恤和一双黑色运动鞋。
下午开始,上果平台已经聚集了褚橙庄园所有的农户,他们在等待一年劳作后的褒奖。褚橙庄园分为七个作业区,各个作业区的农户跟着自己的作业长坐在台下。老板褚一斌在主持人的指引下上台了,他公布去年最佳作业区是五作业区,成品率高达69%。成品率是指橙子摘下后经过一道道筛选,最终贴上“褚橙”标签在市面上售卖的比率。褚橙平均成品率稳定在54%左右,69%是个很不错的成绩。
据褚氏农业说,今年褚橙产量达到两万五千吨。这一成绩殊为不易。外人不知道的是,在勤劳的耕耘之外,盛大的丰收背后更蕴藏着数字的力量。
这缘起于农业学界与业界一次大胆的“破壁尝试”。
2021年8月,褚一斌见到了远道而来的张福锁,对方是提议在褚氏农业建立“科技小院”。张福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科技小院的创始人。“科技小院”是他对未来中国农业的“试验田”:把科技应用于农业,实现生产实践和学术的统一。通过“科技小院”,农业高校学生进场到褚橙种植的田间地头,进行产、学、研实践。褚橙科技小院不仅研究褚橙,还将经验和实践进行数字化、标准化,用于今后的农业生产,并且教给更多人,如何才能成为褚橙。
而“科技小院”背后的支持者正是拼多多。
11月28日,拼多多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2023年三季度收入为688.4亿元,同比增长93.9%;实现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净利润155.4亿元,净利润率为22.6%,营收、净利大超预期。
比起亮眼的财务数据,拼多多相信利用数字技术与平台效应助力中国千万个农户实现数字化转型,是更加重要的使命。正如农业文明中那亘古不变的真理——“一滴汗珠万粒粮,万粒汗珠谷满仓”所言,拼多多正在扎根入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以滴水穿石之态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拆掉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墙
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上哀牢山,开车需要半个多小时,道路蜿蜒、陡峭,两边没有护栏,稍不留神车子好像要直直开下去。等路边满是橙子树,有人拦车检查时,褚橙庄园就到了。
“到处都是橙树。满山遍野的橙树。”权铁林惊异于眼前景象。每棵橙树都差不多高,挤挤挨挨,一排排整齐地列满山坡。但凡从有窗的地方望出去,满眼都是绿色,金黄色果子点缀其间,不时有农户骑着摩托车巡山而过。
这里是褚氏农业的大本营。21年前,褚时健包下哀牢山中段东麓的甘蔗地改种橙子,苦心经营十几年之后,结出的果子闻名全国,因为深受市场喜爱,所以消费者亲切称其为“褚橙”。
权铁林是中国农业大学研二的学生,2月份来到褚橙科技小院做产学研究,她对这里的第一印象是“条件很好,管吃管住,还发工资”。经过9个月的时间,她已经和当地农户打成一片。“丰收节”那天,她站在离篝火最近的小圈里,火光映得脸蛋通红,卖力地蹦跳,长发跟着她的节奏飞起来,直至篝火熄灭。
目前,褚橙科技小院有学生12名,除了年轻,他们和当地的农户已经融合在一起了。褚一斌,这个对“科技改变农业”抱有大希望的老板,给了这个科技小院极为宽松的研究环境和最大的支持。
在此之前,用褚一斌的话说,“褚橙之所以为褚橙,是因为从最基础田间地头劳作到整个管理系统,都实现了标准化”。在靠天吃饭的农业领域,褚橙的口味20年如一日地控制在24分甜1分酸的“黄金”甜酸比。
这还不够。2019年,褚一斌用8600万元在昆明建立了国内最先进的选果厂,对橙子的色泽、果形、体积、单果重、糖度等规定了精细的标准。这条选果线实现从清洗、杀菌、热保鲜处理、糖度红外检测仪检测、三维视觉检测流程的自动化,将果径精确到毫米,重量精确到0.5克,糖酸度的检测准确率高达95%。
但精确度的严苛让褚橙成品率降至54%左右,也就是说果农摘下的橙子只有54%能够在市面上成为“褚橙”。
多年来,“花斑果”和“裂果”成为困扰褚橙最严重的问题,在张福锁到来之前的一年,花斑果和裂果只能被低价处理或者销毁,遭受损失大约2600万元。
见面那天,褚一斌和张福锁周围坐满了人,但只有他们两人在说。褚一斌用12个字总结了这次谈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价值。”他希望科技小院能够“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为国民创造价值,也实现自身价值”。
这次会面一个多月后,9月30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全省代表性农业龙头企业召开了科技小院建设会议,10月23日,褚橙科技小院在褚橙庄园揭牌。
2022年2月,褚橙科技小院开始工作。龙泉是当时最早入驻褚橙科技小院的指导老师,除此之外还有9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的研究生。
还没好好领略云南的美和果实的甜,这些研究生一到达科技小院,就接到来自褚橙庄园14个最主要生产问题,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如何减少花斑果和裂果。
褚氏农业对科技小院寄予厚望:两栋二层小楼作为实验基地,条件不错的住宿和饮食条件,每个月还有1200元的补助,以及最重要的,在6800亩地里按照各种要求划分出来的试验田。
时间拉回到9月24日,“‘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在重庆开赛,褚橙科技小院首次参加,“有些紧张,像参加校园期末考试。”权铁林说。
科技小院大赛已经举办了两年,旨在实现农业生产实践和学术的统一,将研究成果作用在农业生产,解决生产问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农产品起家的拼多多非常认可这一宗旨。已连续举办三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并连续两届支持科技小院大赛,今年大赛扩展到5个赛区,96支队伍参加角逐。
权铁林代表同学们上台。她着重在赛程内的8分钟讲述了褚橙科技小院如何解决花斑果和裂果的防治,并基于此探索的与龙头企业合作的“产学研”模式。
花斑果是表皮呈现大片褐色斑块的橙子,在学术上关于花斑果的论文不超过50篇。盛俊明接到这个问题,通过试验比测了花斑果和正常果的各种数据,最后把原因聚焦到风。
2月份的哀牢山,风大干燥,刮在脸上像刀,盛俊明要测试验田各个时间段四个方向的风速。凌晨时分,他骑摩托车上山,四下无人,耳边只有呼呼的风声。爬上坡,他把手里的仪器举高,绕着橙子树测算了不同方位的风速,迎风面和背风面都要作为参考。
最后,他们得出结论,花斑果是2—4月期间,果子刚刚结成时,强风吹来被叶片或枝条擦伤形成的。为了防风,他们在农田最外侧架起来比树还要高的网。盛俊明还说了一种方法:“可以在果子上打药形成一层保护膜,免受破坏”。
还有裂果。这是学生史行健的课题。裂果又分为外裂和内裂。外裂果是从底部开始往两边长出的长长的疤痕,内裂果让果皮柔软,内里发空,一捏就碎,最后史行健的实验表明,裂果是由于降水量多、光照不够充分导致,需要补充钾和钙元素。
“去年一棵树结了200个果子,会有二三十个裂果。今年好很多,一棵树也就只有两三个裂果。”史行健说。每个学生在来到科技小院时都或多或少遇到过意外。橙子树是带刺的,每个人来到这里之后才知道,采摘时稍不留神就被划出血痕。走在路上远远地就看到前方有蛇。还有下雨天,道路很滑,在转弯处车子很容易摔倒,人很容易摔出去,两个膝盖磕得血肉模糊。
这场重庆赛区的比拼异常激烈,有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20支队伍,所有参赛的人都认为,对手很强,谁能进总决赛就证明了谁的含金量。
拼多多负责人说:“如果说科技小院拆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我们还想拆掉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墙。”
当年轻人重新投身农业
在数字技术所掀起的变革浪潮中,一些人的职业选择与人生轨迹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拼多多鼓励青年科研人员投身三农事业。莫斯提|摄
古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食用菌之都”,每当外地顾客提问为何古田银耳产量多、品质好时,当地的商人刘健总会先幽默笑答:“翠屏山水,‘菌’好逑。”
▲银耳有着“菌中之冠”和“平民燕窝”的美誉,随着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化培植,如今银耳已走入寻常人家。 阿舟▕摄
在刘健的记忆里,小时候父亲经常说:“种银耳最好要用山泉水,翠屏湖就是古田最好的礼物。”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毕业后,刘健逆着父辈对他走出大山的期望,毅然回到了家乡。“父母靠种银耳撑起了这个家,现在该由我接过家里的担子,试试能不能给家乡出一份薄力。”刘健说,“种植银耳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在产量和品质都提升时,如不解决销路问题,大家没有收入,失去了种植热情,家乡的好特产就太可惜了。”
2019年下半年,刘健在拼多多开设了第一家店铺。凭借大学时试水电商平台有了一点经验积累,刘健对自己的小店信心满满。开店前,刘健走访调研——县里很多人试水过网售自家种植的银耳,但由于缺乏运营知识、不成规模往往以失败告终。但他依旧相信,拼多多用户数量庞大,只要银耳品质过硬,这次触网绝不会失败。
“银耳的营养成分丰富,是现在‘养生族’的最爱,我们想把家乡的好农货推荐给更多人。”刘健说,“银耳产业也是帮助古田人从脱贫走向小康生活的主要途径,是我们古田人的根。”
“菇二代”致力探索培养基配料比,在传统的麦皮、蔗糖、黄豆粉等基础上加入茯苓、莲子粉等新配料,提升银耳软糯绵滑的口感,营养价值更高。而为古田银耳开拓新销路的接力棒,传到了以刘健为代表的“菇三代”的手中。
踏踏实实的付出,终于换来了回报。店铺由每天一两单,到每天破百单,如今已每天发货超过一千单。四年来,店铺吸引了2.5万粉丝,累计拼单量超过150万。“拼多多平台给商家很多补贴,这份实惠我们也让利给了消费者。我们通过报名多人团、万人团活动,得到了平台的流量扶持,让百万消费者了解古田银耳。”
每年春节前后,大家最忙。木耳是年货节里最热销的农货之一,礼盒装木耳已成为送礼首选。今年1月,店铺每天收到近一万笔订单,大大超过了刘健的预期。店铺后台数据显示,银耳在广东、福建两地最为热销,全国范围内综合复购率可达30%。
2022年,刘健在拼多多平台上的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新的一年,他向1个亿销售额发起了冲刺。目前,县里有500多户种植户,通过合作社集中采收,或散户定向收购的模式,在丞悦小店里把银耳发往全国。“每户平均一年种10万筒,可以拿到15万~20万元的收入,有车有房,生活变得越来越好。”刘健说,“我们以高于市场的价格从村民手中采购,他们种得开心,种得放心,剩下的交给我就成。”
在拼多多开店4年来,刘健也感受到了消费者的显著变化——年轻消费者占比增多,更多人看中银耳的品质、营养功效,不以低价优先。对客服和评价区里的反馈,刘健会认真阅读,尽力满足消费者的期待。
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成功牵手,使得菇农们可以选用改良后的菌种栽培,探索种植更优产品的方法。木瓜牛奶银耳羹、本草银耳、冻干银耳羹、银耳清露等十余款深加工产品将陆续上架,则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在拼多多平台,包括刘健在内的“95后”“新新农人”数量超12.6万人,在涉农商家中占比超过13%。这些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高学历、懂经营、懂管理、擅长整合上下游的“95后”,正成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崭新力量。
“大学生返乡创业做电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物流快递补贴、人才津贴……实打实给我们提供了太多便利,越来越多人愿意加入电商行列。”刘健感慨道。
古田县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县目前已有电商企业651家,电商店铺3492家。2022年,古田县网络零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122.8%。
“我们长期致力于通过与产地对接,从源头把控品质,并通过流量资源倾斜、百亿补贴等举措,助力优质农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展新的消费群体。”拼多多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更多像刘健一样的’新新农人’,与平台携手发展家乡特色产业,带动家乡农户增收。”
农云行动“翻山越岭”的这一年
虽然地处三面沙漠围困,但甘肃民勤县的农业产业带发展却引发广泛关注。
2007年,民勤县引入人参果种植,很快丰产,但销路一直是大问题。后来在当地政策鼓励下,一批“新农人”开始涉足电商,并很快通过拼多多找到销路,人参果这才真正成为民勤县人民的“金果果”。当前,当地人参果种植规模达到1.57万亩,还配套起了相应电商孵化中心以及仓储、分拣、配送、供应中心等。
农业需要产业化,需要有知识有眼光的新农人,同时也离不开一条可以让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高速通路。
拼多多起家于农业,通过“农地云拼”打造全新农产品供应链,成为国内最大农产品上行平台。为进一步服务乡村振兴,响应“数商兴农”号召,拼多多今年初宣布启动“农云行动”,集中投入优势资源,推动全国100个农产带更快“拼上云端”,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数字化农产带。
云南的蓝莓丰收了。个大又甜,品质超过国外绝大部分产区,而且预计产量比去年翻倍。怎么帮助当地果农顺顺利利卖出去?目前是个很大的挑战。2月中旬,昆明本地一批“新农人”及长期只做供应链的线下商家,跟拼多多“农云行动”专项小组一起,筹划着今年如何把云南的蓝莓、苹果枣、沃柑、人参果、鲜花等当地农特产品“卖爆”。
这是拼多多“农云行动”调研第一站。
▲ 拼多多农研基地。顾辰摄
云南地形复杂多变,农产品品种多,但种植规模往往不大。这里长期以来的痛点是物流成本较高,本地既懂电商又懂农业的复合型年轻新农人严重缺乏,很大部分农产品的销售半径局限在省内或周边区域,线下流通不仅环节多损耗大,更难以获得全国市场的增量收益。
然而近些年,情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仅就蓝莓而言,云南省农科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动蓝莓产业快速发展。截至 2021年底,全省蓝莓种植面积约10万亩,产量约4.5万吨,今年的面积和产量还将大大增加,果农们通过平台对接全国大市场的需求越发强烈。同时,政府在物流和仓储等领域不断投资加码,也为果农借助电商直连全国市场搭建好了基础设施。
拼多多因时创新“农地云拼”,通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归集分散的订单,为云南的农产品破圈出省创造了便利的通道。2016年和2017年,云南的雪莲果、人参果等小众水果,就是通过拼多多最先卖爆,一举成为网红水果。
“我们有信心助力蓝莓成为’新网红’。”拼多多“农云行动”负责人介绍,针对云南蓝莓、沃柑这样的规模化农产带,平台将分两步来做这件事。其一,帮助已经起步且具备良好供应链的商家,完成“从1到100”的跳跃;其二,千方百计地鼓励和培训农产带的年轻新农人上平台开店,完成“从0到1”的起步。
为了更好地走好这两步,平台“农云行动”提出了五大主要措施:保持“零佣金”,助力农产带升级“产销对接”为“产消直连”,不断优化中间补两头,让利农民和消费者;集中投入优势资源,大面积推广“多人团”在秒杀、百亿补贴的运用,积极对接农货节、年货节等大流量支持,激发需求侧的“数字化新消费”,重点助力100个农产带建设“数字化新供给”;批量对接当地优质供应链“上云”,在当地涉农、电商部门指导下,举办专场招商培训,对优秀“新农人”进行小规模针对性辅导,孕育1000个成功典范;为农产带商家对接仓储、冷链等专用农货物流体系,提供全链路的农产品上行基础设施服务;通过平台持续集中曝光、生鲜农产品品类日及全渠道推广,助力打造100个农特产的区域和全国性品牌,推动农特产的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
而拼多多的举措与当前乡村振兴的方向也实现了路径与目标的统一。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建设农副产品直播电商基地;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快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即时零售等新模式,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下沉。
▲近期,在拼多多联合央视新闻共同推出的《了不起的中国县》直播活动中,湖北省钟祥市副市长王琴走进直播间,推荐葛粉。李泽群▕摄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农业数字化征程仍然非常艰辛。中泰证券发布的《互联网行业农业数字化专题研究》显示,我国农业数字化渗透率低。从国内对比来看,我国第一产业(农业)数字化率远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2020年,数字经济在第三产业中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40%,但数字经济在农业中的渗透率仅为8.9%。
在这一背景下,需要拼多多这样的平台经济巨头进行持续投入。“未来十年内,中国农业走上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我们看到这个发展趋势,看到了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让农产品‘产供销’向‘销供产’演进的路线,并投身其中。”拼多多董事长兼联席CEO陈磊此前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主论坛上分享了这样一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