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需要留一块黑板”:教育回应智能时代人才培养挑战
近日,教育局长高峰论坛(2023)举行。来自全国28个省份的数百位教育专家、地方教育局长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教育数字化变革”进行探讨交流。此次论坛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
论坛发布了首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评选结果,其中40项成果荣获一等奖,60项成果荣获二等奖。
对于未来教育的变革和走向,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在论坛上建议,一是突破人类中心的思维定式,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二是突破学校中心的思维定式,加快构建现代学校教育形态;三是突破分数中心的思维定式,重视未来人才素养教育。
统筹两种新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技术助推学校教育变革领域,各地教育局进行了大量的创造性、探索性实践。
北京市海淀区探索数字化教研,创造了海淀一体化联研体系,在数据和教育技术支撑下,海淀区的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在四个阶段进行联合教研。这样的模式把教研员、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解决专题性问题的体系通过数字化支撑起来。
南京市基于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构建智能体育场,可以自动识别、反馈学生的每一个动作是否规范,也可以提供自动化的体质监测、项目监测环境。南京市还构建了云尚作业系统,学生使用点阵笔和点阵纸写作业,作业支持下载和一键打印,点阵笔自动记录学生书写轨迹,支持笔记回放。老师布置作业后,家长也可以同时在微信中收到通知,点击通知即可实时查看作业完成情况,实现家庭共同管理。
苏州市打造了首席数字官、数字教研员、数字教师、数字分析师和数据安全师五支未来教师队伍,探索了线上线下的“云教研”,开展了线上巡课“云调研”、数据赋能“云监测”,将所有的智慧教室都接入教研终端,能做到线上听课、线上分析。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推动智能助手进课堂,指导学生利用大数据语言模型AI技术开展自主作文训练,智能助手已经进入汉阳区的教学课堂和其他教学环节。
浙江省海盐县打造了一个“超市集群”的课程供给平台,通过专业的评估,把可以进入学校的校外课程资源都纳入这个平台,构建了课程超市。学校现在能进行课后服务的教师资源很紧张,而海盐县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由政府购买可以进入学校的校外课程,免费供给学校。
“教育数字化变革实质上是教育价值的革命。”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育局长高峰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张志勇说。
张志勇指出,教育数字化变革带来了两种新的学习方式,一种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沉浸式学习,比如AI和元宇宙,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沉浸式学习的环境,另一种是现实场景的体验式学习,这两个学习方式应当在数字变革下进行统筹。
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
人工智能+教育正在深刻改变着教育生态。
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指出,教师运用数字化技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技术手段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技术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育传承文化、创造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
二是处理好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关系。现代教育并不排斥传统,现代教育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师仍然要把课讲好。讲解、练习、记忆仍然是需要的。
“我认为,课堂中需要留一块黑板,我们不能被PPT‘绑架’了,一个概念在黑板上一边写一边讲,比在PPT上一晃而过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2023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技术运用于教育:谁来做主》,呼吁教育系统应始终确保以学习者的利益为中心,合理利用数字技术来支持基于人际互动的教育,而不是取代人际互动。所以我们的数字化和信息技术不是取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是要发挥促进的作用。”顾明远说。
三是处理好虚拟与现实的关系。虚拟有利于学生感知外部世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现实是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应该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亲身体验,扩大视野,增长智慧。
教育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学习的典型场景。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席院长黄荣怀指出,目前国际上共有7种典型的教育机器人应用领域:一是STEM教育机器人;二是面向机器人的编程;三是社交机器人支持下的语言学习;四是课堂教学中的机器人;五是机器人辅助特殊教育;六是老年服务的认知训练机器人;七是基于“对话代理”的个性化辅导。
课堂教学中的机器人能够起到什么作用?黄荣怀认为,普通教育领域,在中小学阶段,教育机器人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提升参与度;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机器人可以帮助强化系统理解抽象概念。特殊教育领域,如在自闭症康复教育中,教育机器人可以作为导师或者社交工具,减少学生的负面情绪。
教育还要回应智能时代的挑战。“教育不能去反复训练学生做机器能做的事情,而是要着力塑造人区别于机器的创造力、社会能力、毅力等,要着力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善良、合作、同情心等良好品质,使其富有学识、智慧和能力,能承担社会责任。”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