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数研所穆长春:央行数字货币跨境安排应遵守“无损”、“合规”、“互通”三大原则
11月29日,中国(深圳)金融科技大会在深圳举行。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就“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原则与实践”的话题进行了发言。他认为,央行数字货币是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基础设施,也是对央行支付系统的一次大的升级,为数字金融发展提供重要的底部支撑。
穆长春介绍,为解决传统跨境支付成本高、效率低、透明度低等三大挑战,2020年10月,二十国集团(G20)提出改善跨境支付的倡议,并将央行数字货币确定为解决方案之一。但是,一些经济体也会担心货币替代,资本管理削弱和隐私方面的问题。这些也是我们担心的问题,我们中国有句古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人民银行在2020年就提出,央行数字货币跨境安排应遵守“无损”、“合规”、“互通”三大原则,这三个原则已由国际清算银行提议成为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的基本原则。
其中,无损原则是指,央行数字货币应当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健康发展和金融的稳定,一国的数字货币不应该损害其他央行的货币主权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此外,通过货币当局合作,把不受监管的跨境支付活动纳入监管。合规原则是指,央行数字货币应当遵守各国关于外汇管理、资本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符合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等方面的监管要求,做到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匹配。互通原则是指,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充分复用现有基础设施,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来实现不同法定数字货币系统间及其与传统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间的互联互通。跨境支付要通过一国央行数字货币兑换为对方央行数字货币或电子账户资金来实现,解决货币替代的担心和资本管理问题。
穆长春表示,“在多边项目的实践上,2021年2月,我们在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的指导下,与香港金管局、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主要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我们在货币桥项目过程中一直遵守这三个原则。”
他进一步举例说,“怎么样在货币桥项目中实现无损原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充分尊重各国央行货币主权。合规原则,合规不仅要遵守本国的法律和监管规定,还要遵守交易对手国家的法律和监管规定,更要遵守国际的反洗钱监管要求。互通原则,要解决货币替代的风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现各个跨境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
穆长春指出,现有体系中需要经过一或多家代理行,支付链路长、费用高,而在货币桥中,商业银行可在无损合规的情况下大幅提升交易效率,还能有效降低跨境支付成本,根据货币桥真实交易的经验,交易成本可以降低至少50%。他表示,大家现在看到的是一个我们与香港金管局合作的双边跨境安排。数字人民币系统和快速支付系统“转数快”的互联互通基础上,各自参与机构一点接入、批量全通,实现了香港居民银行账户和内地居民数字人民币钱包互通,业务模式更合规,链路更短,成本更低。可以看到,利用数字人民币点对点支付和支付即结算的特性,实现了数字人民币资金的瞬时跨境,基于跨境三原则满足了香港本地商户使用本币收款的需求。
穆长春表示,自从深圳2019年成为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以来,深圳市各级政府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数字人民币在深圳开展跨境探索、联动香港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合作和跨境使用等工作。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依托深圳在国际贸易、跨境金融领域的先发优势以及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助力深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