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争当中国企业出海桥头堡 MICE需求旺盛推高当地旅游市场价格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研究白皮书

应经济转型升级需求,愈多企业开始“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分别有29.5%、19.9%的大型企业已实施出海或有出海计划;在已实施出海布局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的占比分别为39.4%、17.5%和13.6%;从布局趋势上看,大型企业综合实力强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研究白皮书 精品决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高江虹 无锡、北京报道

  近日,新加坡男足守门员哈桑·桑尼访华,成为新流量王。桑尼在新加坡与泰国的比赛中,贡献11次扑救,一战成名,他的扑救尽管没能救了新加坡队,但把同组的中国队送进世界杯预选赛下一轮,因而不少中国网友爱屋及乌,打飞的去新加坡旅游,打卡桑尼家的椰浆饭,新加坡旅游和椰浆饭都被送上热搜。

  自今年2月中新两国互免签证,中新经贸文旅交流活跃,新加坡旅游局局长欧燕媚近日在无锡透露,2024年前五个月,新加坡来自中国大陆的入境旅客达到约123万人次,已经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的79%,中国再次成为新加坡的最大客源地。

  比大众旅游恢复更快的是MICE(会展)市场,去年已经超越疫情前的水平,其中一大原因是大量中资企业将新加坡视作出海桥头堡,间接催热了新加坡MICE行业迅猛发展,也推高了当地旅游市场价格。

  中企出海加速

  今年以来,智联招聘董事长、CEO郭盛感受到中企出海的温度持续升高。“许多企业家说到‘不出海,就出局’,出海和AI已经成为当下企业家最关心的两大内容。”

  贝恩公司最近发布的报告也显示,2023年的中国企业出海资金量相比于2022年增长11%, 企业数量增长23%。在2023年在大规模企业并购与私募股权投资中,有近一半涉及出海。其中,科技与云服务、高端制造、医疗健康、能源资源为中国企业出海投资主要聚焦行业。科技与云服务、医疗健康占比逐渐提升。

  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工业品、制造和汽车业务主席刘湘平表示,疫情前后中国企业出海的目的是有变化的,疫情前的 “走出去”,是为获取自然资源、寻求传统制造业发展。如今是疫情等复杂形势推动中国企业出海产业升级,科技信息类与医疗健康类标的占比大幅增加,反映中国企业产业升级的内生要求与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灵活战略调整。

  贝恩公司的研究发现,随着国际局势变化和亚洲区域多个自贸区的顺利签订及关税减免等优惠政策,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将海外投资的目标重新转移到亚洲地区,其中东南亚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首选投资目的地。

  “中国出海企业对外投资及海外营收增长惊人。”郭盛注意到,这一轮中企海外扩张以新能源、新制造、新消费等新兴行业为主。同时,视频影音等文化合作也是企业海外发展的重要阵地。

  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侯晓楠透露,新加坡是阅文推动IP出海的战略要地。其海外门户WebNovel的翻译大本营就在新加坡,也是阅文海外发行中心,通过新加坡辐射到东南亚及更广泛的全球市场。

  据侯晓楠披露,阅文集团在海外已经有41万名原创作家、62万原创作品,海外访问客户超2.3亿。除了影视作品,阅文也向海外推出1500多部漫画,阅文动画在YouTube上的年播放量超过2.7亿。

  出海桥头堡

  然而,中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道路并不平坦,“在华东或长三角,有出海想法的企业可能是100%,但真正走出去的估计不到5%。从想法到行动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企业出海会遇到很多挑战。”郭盛与多家企业交流出海经验后发现,对大型企业来说,对海外市场的本地化运营不了解、海外运营的风险防控和合规问题,以及海外团队的建设与培养等,都阻碍企业在异国扎根。

  而对规模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的中小企业而言,出海难度更甚,如何快速建立对海外商业环境的基础认知、如何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如何进行人才招募和用工管理、如何建立能够吸引国际化人才的薪酬福利体系等,都是中小企业出海必须破除的阻碍。

  相较之下,邻近的东南亚成为许多中国企业出海的“第一站”,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企业海外经营或目标经营的主要区域中,28.8%的企业选择了东南亚。

  “今年2月我们对商会高层做的调研,显示大家出海首选去东南亚地区,而新加坡是中国企业的落地首选。”中国商务会展产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商协会大会副主席姚红表示,协会企业家达成共识是要出海,但也存在众多顾虑与担忧,包括语言、法律、市场等诸多问题。新加坡作为东南亚的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链接全球的重要门户,加之其主体民族是华人,语言、饮食和文化上更易令中资企业适应,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理想选择。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已经连续两年将国际产业合作大会和中国机电产品品牌展览会放在新加坡举办,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展览部副总监潘琳介绍道,今年3月的展览会总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吸引了来自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周边国家超过5000名的与会者来前来参观采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展会上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与中小企业携手开拓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市场,向世界介绍中国机电产品的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潘琳认为,作为东南亚的会展之都,新加坡被众多中资企业看作开拓东南亚市场的中心平台。毕竟新加坡每年举办近4000场展览和会议,对周边国家和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性。

  新加坡大千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洋,为众多中资企业在新加坡办展搞活动提供服务,他注意到,今年中企海外参展办展的意愿更强了,很多企业也是通过参展去了解东南亚市场,逐步落地到建立海外分公司和服务网络。

  对于不少公司来说,MICE算是比较低成本的出海途径之一。郭盛提出基于MICE的企业人才服务方案,即以MICE会展活动融合贯通各类人才服务,助力企业应对出海挑战。郭盛解释道,该公司把MICE会展活动变成了一个培训活动,“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交流沟通,加强企业认知世界的能力。”他表示,未来智联招聘将打造人才招聘-培训一体化的MICE活动,助力企业走出国门。该方案放在新加坡落地,是因为其位置以及电子工业、资讯通信业、旅游业等产业优势,能够为中国企业人才发展提供丰富、前沿的资源。

  加强MICE实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指出,2022年中新两国双边贸易总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2023年更达到1083.93亿美元。另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截止到2021年末,中国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存量高达672亿美元,在新加坡的中资企业的数量达到8500家。

  存量的中资企业以及这波中国企业出海需求的大爆发,无疑直接给新加坡旅游,尤其是MICE行业带来强劲客流。

  欧燕媚介绍道,2023年,新加坡的国际游客达到1360万人次,全年旅游收益达到272亿新元(约合1461亿元人民币),接近疫情前水平。今年前五个月,新加坡共计接待约699万国际游客,约为2019年同期的90%,其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数量为123万人次。

  不过对比到今年5月初,按座位数计算,中新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94%,中国游客的复苏情况似乎并没有那么理想。新加坡旅游局工作人员透露,休闲游客的恢复数据并没有商务客群好,MICE的复苏情况已经超过2019年。比如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会议数据,新加坡去年举办了152场国际会议,排名全球第二,而2019年仅举办148场,排名全球第七。

  欧燕媚还指出,去年新加坡承办了许多国际性的新型活动,例如国际商标协会年会、新加坡有史以来最大的国际医疗会议——世界皮肤病学大会等,11月的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人数也再创历史新高。

  旺盛的MICE需求直接推高了新加坡酒店餐饮等旅游市场价格,对于普通游客来说,新加坡“太贵了”,而商旅客群对价格没那么敏感,从而成为新加坡目前重点围绕,重金打造业态的对象,毕竟“ MICE旅客在新加坡的平均消费是休闲旅客的1.7~2倍。”新加坡旅游局会议及奖励旅游署执行署长许文威说道。

  为吸引更多MICE活动在新加坡举行,新加坡持续加强其硬件和软件水平。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首席代表兼执行署长潘政志透露过去几年新增了4000间酒店客房,使新加坡酒店客房总数达到7.3万间。新加坡圣淘沙发展局助理局长马立豪则告诉记者,圣淘沙正着力推新项目落地,提供给游客更多元化的选择。他注意到,MICE活动的新趋势是兼顾会议与家庭旅行,多元化目的地将会更受青睐,而且新加坡正着力提供移动支付、小程序等便捷工具的落地,圣淘沙岛上九成商户能为中国游客提供支付宝、微信支付方式,便利中国游客消费。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研究白皮书

应经济转型升级需求,愈多企业开始“走出去”,积极开拓海外市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分别有29.5%、19.9%的大型企业已实施出海或有出海计划;在已实施出海布局的企业中,中、小、微企业的占比分别为39.4%、17.5%和13.6%;从布局趋势上看,大型企业综合实力强

艾媒咨询 | 2023-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研究白皮书 精品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