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拟出台低空经济三年规划:预期拉动经济增长超千亿 探索飞行汽车城际通勤
5月15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关于征求《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通知,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低空技术服务覆盖全国,低空产业国际国内影响力和品牌标识度大幅提高,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低空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在技术创新、标准政策、应用需求、安防反制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超1000亿元。
北京市将成立由市领导牵头的低空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推动解决一批低空经济重大政策、重点事项和重要问题。研究制定任务清单,建立军地民协同机制,统筹推进空域管理、空管服务、需求集散等各项事项。设立低空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专业机构投资低空产业项目。
《意见稿》还提出六大重点任务:持续加强低空经济技术创新引领、巩固低空制造全产业链竞争力、构建监管及运行服务技术支撑体系、打造全国低空飞行应用创新示范、优化低空基础设施、形成低空安防反制全国标杆。
其中在低空飞行应用场景方面,包括应急救援、物流配送、空中摆渡、城际通勤、特色文旅。北京计划建立大兴机场与雄安新区,首都机场与天津、廊坊等地区的通勤航路航线,探索分体式飞行汽车城际通勤+城内摆渡应用新业态。
同日,由丰台区政府发起北京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联盟也正式成立,将聚拢产业上下游资源,突破低空经济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其中,力争在一年内形成一到两个成熟稳定、安全可靠、运转高效的低空指挥调度系统。
北京市丰台区委副书记、区长初军威表示,该区将专注于在核心技术和低空管控平台上实现关键突破,努力成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沃土,力争到2025年集聚核心企业不少于200家、产值规模超过1000亿元。
《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4.6亿元。
实际上不止北京,自从“低空经济”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各省市已密集发布低空经济相关产业规划文件。例如5月8日,浙江省发布《关于支持高水平建设民航强省打造低空经济发展高地要素保障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5月13日,南京市发布《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山东省的《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也于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赛迪顾问智能装备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杨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全国超六成低空经济企业分布在中南和华东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江苏省、湖南省、浙江省、山东省等地区;华北地区占比约12.6%,主要集中在北京市、河北省、天津市三地。中国eVTOL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南和华东两地,华北、西南、东北、西北地区以相关整机试验及关键系统配套为主,四个区域总体产业规模在3亿元左右。民用无人机主要集中在中南地区,产业规模达到885.6亿元,占总体比重达到75.4%。
中信建投证券研报预测,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超过6万亿元。其中,无人机在赋能低空物流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该行业的产值可超过万亿规模。另外,雷达是低空通信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产品,预计中国低空监测雷达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25年或达到25.6亿元。
杨岭建议,在低空基础设施、飞行器制造、应用示范、运营服务等低空产业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区,建设一批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创建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城市,加强市级空域、市场、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统筹评价,发挥智慧农林、休闲服务、旅游观光等片区资源禀赋,推动产业协同、资源共享、场景共建成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