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12条负面清单 事涉校园欺凌、寒暑假补课、课间十分钟管理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重点规范整治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和师德师风失范等三方面问题,并明确了12条负面清单。
负面清单包括:严禁校园内发生以多欺少、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等学生欺凌行为,或教师漠视、纵容学生欺凌行为;严禁义务教育学校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各类竞赛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违反国家规定的学生睡眠时间安排学生作息,或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等。
“这些‘严禁’并不是新政策、新要求,而是以底线的形式予以重申提醒,进一步做到人人皆知,让校长教师知敬畏、守底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说。
《通知》提出了2024年全年“四步走”的实施步骤。即日起至5月底,省级部署启动实施;6月至9月,各地各校全面自查整改;9月至10月,省域范围重点自查、加强工作指导;11月至12月,对规范管理年行动进行总结反馈。
预防和处置学生欺凌
我国基础教育点多、线长、面广、量大,有近50万所中小学幼儿园、1600多万名教师、2.3亿名在校学生,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方学校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今年3月,教育部召开2024年度基础教育重点工作部署会。会议要求,要守住安全管理、规范办学两条红线,将2024年定为基础教育的“规范管理年”。
《通知》明确了规范整治的重点,包括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师德师风失范三个方面。
“抓住了问题的要害,直指当下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底线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绝无可能。”江苏省泰州中学党委书记封留才说。
《通知》指出,一些地方和学校校园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不到位,学生伤害、欺凌等事件频发,甚至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对此,《通知》提出了多条负面清单,包括:严禁校园安全排查整改形式主义,放任重大校园安全隐患,发生重大事故后瞒报谎报、处置不当;严禁校园内发生以多欺少、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等学生欺凌行为,或教师漠视、纵容学生欺凌行为等。
4月8日,河北省人民检察院发布邯郸市初一学生被害案案情通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依法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
在这起案件中,不满14周岁的犯罪嫌疑人是否应该承担刑事责任引起社会极大反响,最终最高检一锤定音,予以核准。
“但这起案件暴露出校园欺凌这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建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要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校园欺凌现象予以充分重视,对施暴者从严惩处,避免伤害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近日,河南新县一名女孩被多名女孩霸凌的视频在网络流传,画面中,女孩被他人持续扇脸,还被逼吃未熄灭的烟头。
5月11日,新县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涉案人员已全部抓捕到案,2名犯罪嫌疑人刘某、陈某某已被刑拘。后在工作中发现,网传相关视频系该团伙在不同时期拍摄。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如何治理频发的校园欺凌?张建伟建议,应该在犯罪萌芽之时采取有力的治理手段,可以借鉴“保安处分”制度,基于保护社会秩序和安全的需要,对于具有社会危险性的特定行为人,取得具有司法处分性质的特殊处理措施。
4月1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杨合庆指出,家长、学校和有关部门等各方应充分认识学生欺凌的危害,高度重视学生欺凌的预防和处理工作,加强协作配合,依法预防和处置学生欺凌行为。
《通知》要求建立责任落实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违反负面清单规定、触碰底线红线办学行为的惩处力度,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严禁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
《通知》指出,一些地方和学校违背素质教育要求,唯分数唯升学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对法律要求和国家规定阳奉阴违、打折扣搞变通,破坏良好教育生态。
封留才说,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唯分数论、唯名校论、唯清北论、唯状元论盛行,看重的是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成长,有的地方层层下达高考、中考指标,在小学阶段常态化开展“调研测试”,应试教育倾向根深蒂固。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去年,有全国政协委员梳理了七种典型的功利化、短视化办学行为,其中包括“宣传、炒作、重奖高考升学率”“‘唯成绩’‘唯升学’的教育政绩观”“违规争抢中小学生源”“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组织学生集体补课”“严重剥夺学生正常睡眠”等。
对此,《通知》提出了多条负面清单:严禁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进行考核排名、下达升学指标,对教师进行排名、奖惩;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各类竞赛证书、社会培训成绩、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严禁学校违反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校历提前开学、延迟放假,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等。
正值基础教育招生入学季,各地在公平公正招生入学方面开展了很多工作。
四川省教育厅近日召开2024年全省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启动会,要求开展“阳光招生”专项行动,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普通高中属地招生和中小学“公民同招”政策。
国家督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指出,当下,个别地方“暗箱操作”“掐尖招生”等破坏义务教育公平的违规招生现象,损害了教育公平、破坏了教育生态,影响民众的教育获得感,亟待认真治理。
“整治招生乱象需要把整个基础教育招生入学流程放置在阳光之下,规范开展,督导跟进,交流经验,见贤思齐,曝光乱象,以儆效尤。”王定华说。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除了学校层面的办学行为,家长的一些做法也具有明显的功利化、短视化色彩。比如,一些家长不顾孩子兴趣禀赋,盲目跟风让孩子学奥赛;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提前给孩子灌输超出其认知水平的知识。
“要真正将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也需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光向学校提要求是不够的。”石中英说。
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
《通知》指出,一些教师违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背离育人为本要求,作风不良、品行不端,不平等对待学生甚至侵害学生合法权益,严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
对此,《通知》提出了多条负面清单,包括严禁教师歧视弱势群体学生,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辱骂殴打、性骚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严禁违反国家规定的学生睡眠时间安排学生作息,或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等。
去年年底以来,小学生课间十分钟被“圈养”问题受到舆论广泛关注。据新华社报道,由于课间学生被要求不能随意离开教室,校园里变得静悄悄。有的学校要求孩子课间不能去操场玩耍,只能上厕所或在走廊内安静地活动。
日前,有的地方小学生课间“打烟牌”被班主任发现,不仅约见带“烟牌”到校的学生家长,还在班级群里发布了禁止玩“烟牌”的通知。
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秀洲外国语学校教师何悦丹认为,堵不如通,前有“萝卜刀”,现有“烟牌”,孩子们的游戏不会停止。“课间十分钟”如何还给孩子们?这需要家校社的联动,家长需要意识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免不了磕磕绊绊,学校则需引导孩子们如何健康地玩、安全地玩。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在课间十分钟,应该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消除上一节课的紧张与疲劳,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四肢得到舒展,这既有利于学生重新集中注意力,又有利于学生的长期身心发展。
摆脱教育功利化和短视化,就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近日发布的《202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工作要点》提出,实施小学每周5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逐步增加初中、高中体育课时,推进中小学生每天校内外各1小时运动。
“要针对不同青少年群体的运动需求,要提供有效的政策措施和促进策略,给怕耽误学习时间的中小学生研发一些利用课间10分钟能进行的校园小运动游戏等。”孙宏艳说。
石中英认为,要强化教育责任,一切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出发,凡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事情就不要做,凡是违背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错误行为要立即纠正,坚决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