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财报里的“肥胖生意经” GLP-1搅动医药市场 概念股命途分野
编者按:
医美经济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根据机构预测,2024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大关,同时在未来5年内将实现15%~20%的复合增长率。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现有医美龙头们纷纷加码研发,夯实技术护城河。与此同时,围城外的企业也纷纷跨界,试图分一杯羹。本专题将从上市公司最新财报入手,深度剖析财报数字背后的医美经济学。
从美股到A股,减肥药概念持续升温。
日前,美国GLP-1制药公司礼来(LLY.US)公布2024年一季度财报。据悉,该公司一季度营收87.68亿美元,同比增长26%;净利润22.43亿美元,同比增长67%。其中糖尿病与肥胖症用药收入占总收入的62.65%。
二级市场上,GLP-1相关概念成为引发股价波动的“爆点”。礼来一季度财报发布当日,美股盘前一度涨超8%,最新市值超过7000亿美元,登顶全球药企市值之最。
GLP-1相关概念的火热传导至A股市场中。
恒瑞医药(600276.SH)、药明康德(603259.SH)、华东医药(000963.SZ)、丽珠集团(000513.SZ)、凯莱英(603259.SH)、蓝晓科技(300487.SZ)、通化东宝(600867.SH)等多个上市公司先后公布了相关产业环节的布局与产销进度,引发市场诸多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GLP-1类药物中,国内企业研发包括仿制药跟随及自主研发创新药,而仿制药主要集中在利拉鲁肽和司美格鲁肽两类。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体重管理适应证在国内尚无进口或国产产品上市,国内首款利拉鲁肽已经获批。此外,2型糖尿病相关适应证仅原研获批上市,国内有14家企业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各路药企争先布局,减肥药市场酣战升级。持续升温的市场行情下,减肥药概念股成色到底几何?哪些企业在披着热点外衣炒作?“减肥药”又能否真正成为新增长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GLP-1带火产业链业绩
褪去“热点概念”泡沫,减肥药产品产销与企业盈利情况在财报中表现更为直观。
作为国内首家在GLP-1抑制剂领域获批减重适应证的药企,华东医药虽未透露该药物产销数据,但在投资者电话会上表示利拉鲁肽(GLP-1类药物)已完成超过1000家医院的进院,以及2万家终端铺货单体药店覆盖。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其中,营收104.11亿元,同比增长2.93%;实现归母净利润8.62亿元,同比增长14.18%,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环比2023年第四季度均实现正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市场上仅有华东医药的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和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两款GLP-1药物获批用于减重。随着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药物的上市申请先后被中国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预计在2024年将有更多GLP-1类药物获批用于减重。
各路药企加大产研投入以及扩产,进一步带动了上游供应商的业绩增长。
以蓝晓科技为例,在GLP-1药物供应链中,该公司是关键耗材“固相合成载体”的供应商。
蓝晓科技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固相合成载体产品已签订单总额数亿元。产量方面,两年内新建成固相载体车间、琼脂糖/葡聚糖车间,产能分别达到120t和70000L。
体现在2024年一季报中,该公司实现营收6.31亿元,同比增长25.99%,归母净利润为1.69亿元,同比增长26.35%。
作为GLP-1原料药供应商,翰宇药业分别于2023年9月收到海外客户GLP-1原料药订单,折合人民币2.19亿元,并已陆续发货。
2023年11月和2024年2月,公司先后收到来自同一海外客户利拉鲁肽注射制剂出口美国订单,合计交易金额折合人民币1.75亿元,并享有产品利润分成。随着订单逐步兑现,有望助推营收进一步上涨。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减肥药概念股曾经风靡一时,而今出现股价大幅回调或业绩腰斩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此外,因蹭“减肥药”概念,百花医药被交易所通报批评同时收到新疆证监局的警示函;康惠制药及相关责任人也因此触发监管关注。
“概念股”们争先卡位布局
行业蓝海尚未来到,GLP-1药物研发领域鏖战正酣。
减肥药中最为瞩目的要数司美格鲁肽。5月7日晚,通化东宝宣布,已与北京质肽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就GLP-1产品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签署《商业化授权及MAH合作协议》。
据悉,通化东宝将获得质肽生物临床在研产品ZT001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适应证: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中国内地独占商业化权益以及共同合作开发海外市场权利。合作产品在中国内地已完成2型糖尿病适应证的Ⅰ期临床,并已启动Ⅲ期临床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在售的司美格鲁肽仅有诺和诺德的原研产品,国内多家药企已经布局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的研发。
比如质肽生物与丽珠医药、联邦制药、齐鲁制药等厂商目前均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年初递表港交所的九源基因JY29-2(吉优泰)目前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
九源基因表示,预期将于2024年上半年向国家药监局提交JY29-2(吉优泰)的NDA,并于2025年下半年取得2型糖尿病适应证的NDA批准。
可以说,JY29-2或将成为中国首款获批商业化的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
需要指出的是,司美格鲁肽国内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上述企业司美格鲁肽相关产品上市时间将成为抢占市场的关键因素。
GLP-1领域药物种类繁多。医药魔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26日,共有340个GLP-1类药物、123个双/多靶药物。GLP-1R/GIPR及GLP-1R/GCGR双靶药物在研数量最多。
比如新一代GLP-1R/GCGR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信达生物表示,其与礼来合作研发的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的首个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受理,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
机构预测,作为首个国产双靶点GLP-1类药物,玛仕度肽有望于2025年上半年获批上市。
此外,曾止步科创板的派格生物于年初递表港交所,其核心产品正是用于皮下注射的GLP-1受体激动剂维派那肽注射液PB-119。
PB-119为主要用于T2DM及肥胖症一线治疗的自主开发、接近商业化阶段的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在中国用于治疗T2DM的新药上市申请(NDA)于2023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是目前中国进度最领先的临床阶段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之一。
众生药业于2月5日披露RAY1225注射液获得Ⅱ期临床试验伦理批件,同月22日和28日,先后公告其用于超重/肥胖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该公司人士透露,RAY1225注射液现在是Ⅱ期临床试验,处于比较早期阶段,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结束起码得一两年。
国内药企迎来发展机遇
GLP-1药物市场潜力有多大?德邦证券报告表示,除已广泛应用的糖尿病外,GLP-1在减重领域增长迅猛,心血管风险控制效果已被验证,同时在多个适应证如肾病、肝病、阿尔兹海默、外周动脉疾病等被初步验证,部分药物已有临床数据读出。
面对国内巨量的人口消费市场,GLP-1药物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国外巨头与国内药企市场竞争愈加激烈。
2021年6月,华东医药旗下的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司美格鲁肽核心专利的无效申请。
次年,原研司美格鲁肽GLP-1化合物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理由是诺和诺德“未公开司美格鲁肽核心化合物的实验结果数据”。
从市场空间来看,2023年中国司美格鲁肽市场规模为52亿元,同比增长108%。
“距诺和诺德在中国的司美格鲁肽专利到期不足两年时间。从过去两年其产品产销情况来看,显然产能不足是阻碍其扩张市场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要考虑竞品投产的因素,比如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等。”医药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道。
上述人士认为,目前来看,专利到期前,诺和诺德很难大幅提升市占率。换个角度来看,这或许会成为国内竞品药企突围的黄金机遇。
与司美格鲁肽不同,利拉鲁肽国内专利早已失效。目前,华东医药已有国内首款获批的利拉鲁肽仿制药,减重方面该公司利拉鲁肽注射液也实现批准上市。
销售层面,该产品在上市3个月后市占率便达到30%,抢占市场速度迅猛。
“相比国外药企,国内仿制药企业最大的掣肘便在于原研药专利期保护。从生产角度来看,国内药企成本更低、销售渠道更成熟,这就意味着价格更低而销量更高。在商业化层面,超车国外药企只是时间问题。”上述医药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全球临床在研GLP-1药物多达102款,其中47%(48/102)来自国内药企。伴随着国外药企专利到期与国内药企GLP-1药物陆续投产,未来GLP-1药物格局变化趋势愈加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