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融资传闻再起:老股转让窗口期出现,或成PE/VC补仓机会
4月29日有市场消息称,小红书正在进行新一轮估值200亿美元的融资。小红书回应,为不实信息。
早在2021年下半年,小红书的投后估值已达200亿美元,当轮主要为老股东增持。到2023年,有小红书老股转让的公司估值曾调整到140亿美元。有S行业人士向记者确认了该信息。
最新一轮融资仍待考证,信号已然释放:企业估值回调,叠加公司业绩向好,开启了潜在投资人的进场窗口期。
“当投资敞口出现,对之前没投的机构来说,是很好的‘补位’机会。”一位美元S基金投资人告诉记者,老股转让定价的根本在于供需关系。将一线机构定价作为参考,并在公司业绩提升后进场投资,对很多投资人来说都不失为一笔更安全的投资。
当明星项目遇到基金到期
屡次被传“IPO在即”的小红书是一级市场的明星项目。
小红书成立于2013年,同年获得来自真格基金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轮投资,其后的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淡马锡、腾讯、阿里、天图投资、元生资本等。
据前述融资传闻中提到的数据,小红书2023年月活同比增长20%至3.12亿;营收同比增长85%至37亿美元;净利润如预期达到5亿美元,2022年则亏损2亿美元。
小红书在过去十年的快速成长,铺就了多位VC投资人的职业道路。有一线机构投资人凭借包括小红书等的优秀业绩晋升至主管合伙人。
但投资人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退出。
按照美元基金存续期一般是“10+2”,人民币基金多以“5+2”为主的惯例,退出管理已成国内PE/VC机构的工作要务。有数据显示,中国私募股权行业整体已经达到14.3万亿元的存续规模,基金数量超过5.4万只,当前处于退出期的占比超过一半。
贝恩公司在最新发布的《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预计将延续2023年承压趋势,进入换挡调整期。
具体来说,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干火药(待投资金)维持高位,亟待出手投资,但买方与卖方之间的供需仍存在“错位”。一方面,尽管面临日益增长的退出压力,卖方仍追求高交易倍数,希望回收高投资成本。另一方面,买方更趋于谨慎,追求优质资产。在这一背景下,大额控股尤其现金流稳定、基本面稳固的资产更受追捧。
老股转让创造流动性
小红书融资传闻的积极信号在于,通过老股转让实现流动性的可能。
有受访者表示,今年S领域交易活跃,“如果去年同期的业务需求是1的话,今年同期至少达到3以上。几乎所有GP和LP都在考虑通过S交易的方式进行退出。”
“当估值回归理性,市场交易活跃度将会迎来新的窗口期。目前基金持有的投资组合期限较长,亟待退出实现回报。”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郑思远在前述报告解读时指出,私募股权基金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投后管理并寻找退出渠道,提升项目退出收益。
在她看来,退出方式的变化也助力估值理性回归。随着IPO放缓,S基金、战略并购等多样化退出方式将持续上升。同时分红也将更受投资者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聚焦于亚太区的私募股权基金中,到2023年末时持有的待投资金规模预估在5400-6700亿美元之间。其中,2023年聚焦于大中华区的基金约占亚太区规模的三分之一。这些钱未来必然要投出去,意味着交易肯定存在。
“我们距离这些项目还比较远,做的主要是人民币交易,跟政府(和国资基金)打交道比较多。”独角兽企业老股转让只是一级市场资产存量的一部分,在很多从业者看来,国资和引导基金在私募二级市场发展的力量更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