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全球市场瞬息万变 必须把不确定性视为一种必然
全球经济的未来之路仍面临重重挑战。
在货币政策紧缩、金融条件受限、全球贸易投资疲软等因素作用下,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近期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今明两年的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在3.2%左右的水平。
在当前经济的大环境下,“走进来”的外资企业和“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应如何适应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外资企业如何开启制胜中国新篇章?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就此跟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麦肯锡中国区主席倪以理(Joe Ngai)进行了对话。
倪以理表示,“当我说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时,我坚信其无可替代。”他指出,中国仍将贡献全球30%以上的经济增长,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没有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取代中国的增长。
谈及在华发展的跨国公司,倪以理表示,对于大多数跨国公司而言,中国一直是实现增长的目标市场。他告诉记者,在上月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期间,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与会CEO纷纷表示,现阶段,中国业务占到其全球收入的15%~50%。“我认为过去二十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整体发展不错。”
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也为提高生产率带来了希望,但其巨大的潜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不确定性。在倪以理看来,这些技术的发展将改变企业,改变消费者,而我们越是拥抱它,理解它,与之合作,我们的竞争力才能越强。
倪以理。资料图
未来增长将更精细化
南方财经:世界经济充满了不确定性。你是否仍然相信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倪以理:根据中国去年的经济增长情况以及今年可能发生的情况,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仍将达32%至34%。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没有其他国家和地区能够取代中国的增长。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到,中国经济增长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因此,当我说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时,我坚信其无可替代。当然,我们也需要找到能在未来实现更可持续增长的方法。
南方财经:对企业来说,他们是否应该继续加码中国?中国市场展现出怎样的机遇?如何在下一个“中国”取胜?
倪以理:近期,我在和很多CEO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大部分都在认真思考要如何投资,为企业打造更好的未来。
确实,现在发生了很多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公司发展更多是围绕着增加体量,如何扩大规模等等。我认为接下来的十年,增长将更加精细化——意味着增长会体现在更加具体更细分的维度中,而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对于那些自认为具备相应的技术和战略,能够实现上述转变进程的企业而言,继续投资中国是因为他们依然看好中国的增长潜力。我认为很多企业家看到了中国市场巨大的增长势头,尽管当前还未处在快速增长期。
部分中国企业已成全球标杆
南方财经:在充满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你如何看中国企业近年来的表现?
倪以理:中国企业整体表现得非常不错,特别是面对全球竞争的大环境。当我们把视角转向中国企业擅长的领域,例如生产制造、工业生产以及出口贸易,这些企业在效率、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价值链等多个方面,我认为它们表现出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当然,企业可以做的远不止这些。比如,我常常提起关于技术的运用。过去,我认为中国企业非常善于运用技术去触达客户,因为中国的数字化程度非常高,许多客户是通过手机软件等数字化途径来对接。
我认为在接下来的十年,我们可以更多地利用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及整体产能。中国企业还有非常大的潜力去做得更好。目前,有不少领先的中国企业已经在很多领域树立全球标杆。
关键思考如何保持增长并找准定位
南方财经:对于已经在中国运营的跨国公司,以及正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企业,你有何建议?你认为这些年来中国,比如上海的营商环境都有哪些变化?
倪以理:对跨国公司而言,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市场表现一直都很出色。上个月,我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很多CEO都提到,他们在中国工作了几十年,现阶段公司在全球的业务中有15%到50%的收入来自中国市场。因此,我认为过去二十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整体发展良好。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认为他们需要思考未来十年要如何竞争。在实现增长和市场渗透方面,我认为他们在过去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问题在于,要如何继续保持增长,在中国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尤其是在当地的竞争对手也在快速成长,并且在发展势头良好的时候,跨国公司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但我也充满信心,那些聚焦战略、有合适的优秀人才并非常了解中国市场的企业,将会继续发展。我认为,没有任何其他市场能够替代中国市场。但也不乏一些公司会发现现实比想象要困难,还有一些公司无法取得很好的发展。永远会有赢家,也会有输家。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增加自己成为赢家的机会。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的地区之一,你认为这一地区在中国的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倪以理:大湾区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所有来自南方的科技产业——过去是制造业,近年来是创新和数字化等等——比如互联网巨头、国内大型的汽车制造商、软件公司都在南方,对中国来说是一股巨大的生产动能。
要知道,我们实际是面对全球市场的竞争,并且竞争激烈。我在香港生活了很多年,同时在深圳工作,我想这能够很好地说明深圳如何作为一个锚点,促使大湾区周边许多城市拥有更强的创新和领先优势。向前看,很显然这是大湾区发挥其作用的一个重要部分。
我想再补充一点,我认为香港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其所提供的专业金融服务具备强有力的竞争优势。香港拥有大湾区很多优势,包括专业服务、制造业、创新、数字科技、前沿的生物技术和医药技术等,都汇集在那里。香港的经济发展及其实力无疑是中国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经济增长的基石之一。
成为韧性企业
南方财经:所以你认为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如何更好地适应当今的环境?
倪以理:我们必须把不确定性视为一种必然。我认为我们越能接受这一现实,越快进入这种思维模式,日子就会过得越好。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我们一直在讨论一个概念——韧性企业。什么是韧性?韧性意味着,当台风来临,当遭遇风暴、洪水、地震等灾害,我们可以挺过去。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经历了疫情,面对各种挑战。公司必须思考:如何去快速应对?如何变得更加敏捷?如何看待长期和短期的区别?如何平衡这两者?如何更有准备地去应对不确定性?
我认为敏捷与韧性的肌肉需要企业持续锻炼,在面临刚刚谈及到的所有问题时应对能力才会越强。因此,对跨国公司和中国公司来说,学习如何增强我们的韧性,可能是我们在过去几年中收获的主要经验之一,很可能是决定谁能度过下一场风暴的分水岭。
后续监管要跟上人工智能的发展
南方财经:人工智能也是未来一大趋势。人工智能将如何在商业转型中发挥作用?
倪以理:大家都在讨论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热议的话题。过去十年里,我们已经见证了从模拟经济走向数字经济,现在又步入数字经济时代,接下来,我们将走向生成式人工智能经济。这些技术将改变企业,改变消费者。我们越是拥抱它、理解它,与之合作,我们的竞争力就越强。
企业之间的差异分化会越来越大。有那些真正能够接受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公司,还有无法接受这类新技术的公司,我认为前者的未来会更成功。所以我认为我们所有人都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并知道如何利用它。我们都可以去思考如何运用它并使其变得更好。我认为这是一种敏捷和创新的精神。
我绝对支持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和生成式人工智能融入企业和个人的工作方式当中。这可以把我们从很多琐事中解放出来。对于重复繁琐的部分,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协助我们解决。针对人工智能这一技术,我们需要有标准的监管规定以及正确的社会意识。因为它也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或者对我们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每一项技术的突破,总会带来好的一面,也总会有需要我们加强监管和预防的方面。但我们应该持积极的态度,走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沿。我们不能阻止技术的进步,因为正是技术发展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