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驻智利大使牛清报:中智可深挖在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基建等领域合作潜力
“中国经济在稳健运行中结构持续优化,特别是科技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现,形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中国经济将为中智经贸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中国驻智利大使牛清报近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智利是世界上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并率先实现升级的国家,中国连续十多年蝉联智利最大贸易伙伴和进出口市场。谈及中智贸易发展前景,牛清报指出,两国双边贸易新的增长点在于优质农渔产品、新能矿产品以及机械装备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智利是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国家之一。“作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和重要支点,智利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牛清报称,未来,中国和智利可继续发挥互补优势,对接发展战略,加大投资和产能合作,将中国的技术和制造业优势与智利丰富的自然资源相结合,打造不仅有利于双方而且有利于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深挖在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基建等领域合作潜力,共同实现经济绿色转型。
牛清报。资料图
中国经济为中智经贸合作提供动力
《21世纪》:新质生产力是当前受到关注的热词。请问,您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
牛清报:相对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先进生产力,是科技创新在物质生产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中的“新”,强调以深化高新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为主要支撑。新质生产力中的“质”,体现生产力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因科技突破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衍生的新形式新质态。
《21世纪》: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将如何使中国和世界受益?
牛清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中国顺应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构筑新竞争优势和赢得发展主动的战略选择,也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求的实践回应。
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不断提升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一方面,中国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持续优化生产力布局、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将为外商投资和技术创新提供更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中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促进内外产业深度融合,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参与新兴产业的机遇,为全球技术进步营造良好合作氛围,促进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发展。
《21世纪》:国内外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您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以及动能有何看法?
牛清报:面对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困难交织叠加的局面,今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将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在5%左右,这既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以及同“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衔接等需要,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这是经过奋斗可以实现的目标,展现了中国政府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状态。
更要看到,中国经济在稳健运行中结构持续优化,特别是科技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现,形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中国加快布局培育新质生产力,稳步增加创新投入,产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等新动能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23年,中国“新三样”产品出口首破万亿元大关,凸显外贸新优势。“国货”品牌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与日俱增。我相信,随着更多政策举措显现效果,将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将如何影响中国与智利的经贸关系?
牛清报:中国连续十多年蝉联智利最大贸易伙伴和进出口市场,近年来又成为智利主要投资来源国。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中国经济将为中智经贸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伴随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将对智利铜、锂等资源保持长期稳定需求;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将为智利优质特色农产品提供更广阔市场;中国创新、中国制造和绿色发展,与智利重振工业化、实现绿色发展、培育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等新增长点高度契合,这将共同引领促进两国实现现代化。
我相信,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将为中智合作共赢提供稳固基础和持续动能,使两国人民情谊亲上加亲、生活好上加好。
中智贸易增长点聚焦优质农渔产品
《21世纪》:在贸易领域,中国和智利有何新的合作空间?
牛清报:中智两国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合作基础好、韧性强、潜力大。智利是世界上第一个与中国签署自贸协定并率先实现升级的国家,这奠定了中智经贸高水平合作的基础。未来,中智双边贸易新的增长点在于优质农渔产品、新能矿产品以及机械装备产品。
农产品方面,智利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名副其实的水果生产大国,智利车厘子、牛油果、三文鱼等特色产品享誉全球。中国是智利农产品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智利成功在中国市场推广车厘子,积累了全产业链宝贵经验。随着中国消费升级,对新兴农渔产品需求增加,智方寻求将相关经验复制于智利牛油果、蓝莓、三文鱼等优势产品的出口。
新能矿产品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带动新能源汽车、电气等行业高速发展,对锂、铜等战略性矿产需求旺盛。随着智利国家锂战略制定实施以及铜矿采矿业投资加速,其矿物产量有望增加,进而促进相关贸易增长。
机械装备产品方面,智利支柱产业矿业及光伏、风电、绿氢等产业均需要大量机械装备,中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和日益精进的装备智能化水平,使得中智在此贸易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21世纪》:能否展开谈谈对于中智农产品贸易发展前景的看法?
牛清报:农产品贸易是中智经贸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智农业互补性强,合作基础好,合作潜力大。双方宜充分运用在农产品品质、市场消费潜力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两国水果生产季节互补等特点,在中智自贸协定框架下大力推动农产品准入,释放中智自贸协定红利。
展望未来,中智双方可从战略角度深化农业互利合作,进一步扩大检验检疫协定范围,积极促进国际粮食安全和农业技术合作,共同增强农产品供应链韧性,推动双方农产品贸易行稳致远。
《21世纪》:智利是世界上第一个所有主要类别的新鲜水果都能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家。中国和智利地理相距遥远,而新鲜水果对运输效率要求较高。基于此,您对提升中国与智利水果贸易跨境运输效率有何建议?
牛清报:我认为提升中智跨境运输效率可从以下两方面发力:一是拓展直航快线。中智农产品跨境运输采用海运和空运,直航包船、包机的形式能大大缩短耗时,最大程度保质保鲜。中智政府及企业正密切合作,探索更多直航快线。二是提升口岸通关便利性和港口集成化管理水平。针对鲜活易腐农产品开通海关绿色通道,提供“提前申报”“船边直提”等便利措施和通关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同时,应用口岸智慧管控系统,全方位提升各环节物流速度。
深挖在清洁能源等领域合作潜力
《21世纪》:智利是最早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拉美国家之一。展望未来,您对中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前景与重点方向有何看法?
牛清报:作为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和重要支点,智利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中智积极商签共建“一带一路”双边合作文件,推动发展战略对接,取得丰硕成果。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智两国元首就中智关系发展交换意见并达成广泛共识:双方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深化经贸、农业、基础设施等传统合作,同时培养清洁能源、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新增长点,使智利成为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桥头堡。
两国元首共识为我们下一步推动中智友好合作提供了战略引领。中国和智利可继续发挥互补优势,对接发展战略,加大投资和产能合作,将中国的技术和制造业优势与智利丰富的自然资源相结合,打造不仅有利于双方而且有利于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深挖在清洁能源、数字经济、新型基建等领域合作潜力,共同实现经济绿色转型。
《21世纪》:请重点谈谈中智围绕绿色基建、蓝色经济等具体领域的合作潜力与合作路径。
牛清报:在绿色基建领域,中智可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
一是加强绿色能源基建合作。智利北部沙漠拥有全球最好的太阳辐射资源,适合建设光伏项目;南部拥有丰富的风能、水利资源,适合建设风电和水电项目。同时,智利大力发展绿氢产业,利用经淡化的海水电解制氢、氨等产品。中国在上述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和丰富的产业发展经验。可以说,中智在绿色能源基建领域的合作互补性极高。
二是加强绿色交通基建合作。近年来,智利大力发展电动出行以实现2050碳中和目标。迄今,智利已从中国引进近3000辆纯电大巴,成为除中国外使用电动巴士最多的国家。未来,在电动汽车充电桩和换电站建设等绿色基建方面,中智双方也有广阔合作前景。
三是绿色建筑项目。中国企业在智投资承包大量公路、地铁项目。中国驻智利大使馆将继续引导相关主体一如既往地遵守智利当地环保要求和绿色建筑标准,建设低碳工程。
在蓝色经济领域,中智可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合作:
一是加强海洋监管合作,保护海洋生态及生物多样性。坚决打击非法捕捞(IUU),促进海洋渔业资源合理开发和长期可持续利用;加强海洋灾害管理和污染治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海洋监测和信息共享,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二是深化海洋产业合作,积极推动合作项目取得进展。加强渔业全产业链合作,提升产品附加值;发挥双方远洋渔业领域互补性,合理让渡鱼类捕捞配额。
三是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交流,赋能海洋开发与保护。比如,海洋耐腐新材料、海上风电等技术,可为中智海洋装备和清洁能源行业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