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虚拟人产业活动回顾 | 段淳林:虚拟人塑造流程日趋产业化,价值共创成为共识
3月31日,由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主办的2023年(第二届)中国虚拟人产业大会暨AIGC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整合品牌传播(CIBC)研究中心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淳林受邀出席大会,发布了《超越体验:人工智能背景下AI虚拟形象传播实践及其效应研究》主题演讲。本次演讲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背景、虚拟人的发展历程,虚拟形象产业的困境与不足进行研讨,并结合虚拟人的塑造流程及价值共创等议题进行分享,为虚拟人产业发展带来新观点、新视角和新机遇。
本文为中国整合品牌传播(CIBC)研究中心创始人,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淳林在“2023年(第二届)中国虚拟人产业大会暨AIGC创新发展论坛”上的演讲实录,艾媒网整编发布。
刚才张总已经从产业的层面上做了一个很深入的介绍。那我今天从研究的层面上和大家聊聊。我们在讨论什么东西成了风口的时候,有两个最基本标志:第一个标志是全民参与,全民关注;第二个标志是资本的热度。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资本进入到直播、短视频,包括我们说的人工智能领域。
从内容的角度,我们经过了一个UGC、PUGC、BGC、OGC到今天AIGC的发展。这个发展,我们都知道这个是基于政策赋能,所以我们看到2017年在国家层面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
我刚才和王秘书长讲,其实电商也经历几个阶段,第一个是货架电商,如淘宝。第二个阶段是直播电商,有内容电商和兴趣电商。在这个层面上,我刚才想如果虚拟人作为一个直播主体的话,我们下一步是否可以做元宇宙电商,我觉得这个是有很大的空间。
AI虚拟形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虚拟人形象发展和现状,这个内容层面,因为刚才无论是从定义,还是分类,我们张毅总都做了一个比较详尽的介绍。我们从具体层面来说,进化可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的。最典型的就是在座95后、90后、包括00后,最熟悉的就是初音未来还有洛天依,然后一直发展到现在偶像虚拟化。所以我们看到从1.0的技术为基础,到2.0偶像文化的爆发,再到突显次元壁的大融合,就是虚实结合的进化,其实它的路径是非常清晰的。
我们从虚拟形象的历程来讲,这几年发展也越来越快。虚拟品牌代言人越来越受到品牌方的青睐,刚才张总说来了很多品牌方,无论是上汽、麦当劳、安慕希、中国移动、百事都有很多虚拟的品牌形象。从虚拟主播的人数来讲,这两年也是直线上升的。
虚拟形象市场的持续发展增长规模,刚才已经讲了很详细了。我们看到代表虚拟性的一个新风潮的商业模式,或者是超级的价值符号,其实都是被资本青睐的。我们从虚拟的形象分类,进一步细化,比如说虚拟歌妓,有虚拟软件音云库,用户可以根据软件自行创作音乐作品;还有我们熟知的虚拟主播以及偶像虚拟化。我们典型的虚拟偶像形象刘涛、赵思露、乃万,我们做得最花哨的是刘涛的刘一刀,引起很多社交媒体粉丝的关注和交互。还有一个是品牌自建IP式的虚拟网红,比如肯德基上校,这个上校IP是很早的,并且跟它自身的IP也特别符合。我们当时和长城汽车研究院讨论研究IP的时候,我说不用学它,长城就自带IP,怎么把长城IP放大更重要。
AI虚拟形象的塑造流程及价值共创
虚拟形象的塑造流程以及价值共创,我想从几个层面来进行说明:首先是虚拟形象全产业链结构。其实从上游基于算法模型的UGC技术,包括AIGC技术演变,到平台构建,所有平台都在这一块进行布局,最终都是产生和用户的链接,而我们思考的就是如何打通跟年轻人的沟通和链接。
我们看一键生成千人千面的专属形象阿里塔玑,从经验创意到程序化创意,实际上是实现了广告投放的智能化。从程序创意到智能创意,内容和用户需求以及场景匹配,就是通过算法来完成的,当然我们说还有一个是数据创意。传统意义的广告是一人千面的,我们基于数据最终形成AI多模态模型的构建,让它能够快速一键生成千人千面。
虚拟形象的中游,我们看到的是构建运营服务平台。这里有一个韩国女团案例,里面有很多虚实交融的,现实艺人和虚拟艺人的模型,这个是面对面真人和虚拟人的交流,包括刚才提到的电竞行业。在电竞里面虚拟主播和现实主播的直播情况,其实很早就做了,所以新女团背后,我们看到AI娱乐的介入。AI赋能玩法先人一步,虚拟场景、虚拟形象和全息虚拟的塑造。产业的延伸触达个性化的服务,包括清晰的战略方向,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结合以及通过打破传统的活动方式来实现。
下游产业,刚才讲到虚拟员工、虚拟主播,以及在具体场景里面的应用。与虚拟形象交互的那种超写实的感受是你想象不出来的,如今技术已经达到迭代更新的情况。虚拟形象整个产业事实上是存在困境和不足的,技术还有内容比较分散,相互之间缺乏链接。今天我觉得中国虚拟人产业大会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可以更好地将上游技术、中游内容和下游应用场景结合起来,实现互动和价值共创。终端用户可以通过与虚拟人的互动,更好地体验虚拟人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虚拟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更多的反馈和建议,从而促进虚拟人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我觉得这个非常重要。
另外,虚拟形象中的价值共创行为很重要。技术的发展必定推动虚拟偶像形象提升、形成多种玩法,多元信息的开放和传递节点将推动个性化创意和精准营销的发展。
前几天我去复旦大学开会,期间参观了上海的博物馆,我思考着如果利用虚拟形象来传播这些艺术品,是否会更具效果。我们提及了从拉菲尔到梵高等诸多大师的作品,例如梵高的《长早地》和《蝴蝶》,这两幅画作每幅价值高达10亿人民币,都是真迹。这些作品是我们上海博物馆和英国国家美术馆联合展出的,遗憾的是,由于参观人数众多,我们无法尽情欣赏每一幅作品。可以看到,在虚拟形象产业中,价值共创的路径是从边缘用户到粉丝用户的建立,并且这也是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所以在品牌做IP的过程中,从研发、用户洞察、讲故事,到IUC,包括AIGC,这些都可以逐渐共创,然后建立一个平台;比如说用户会员制、粉丝社群、种草、育草,最后实现闭环,实现变现。
AI虚拟形象的发展趋势:四大趋势,三轮驱动
最后一点是AI的趋势。
四大趋势:第一趋势是虚拟形象更加真实,技术赋能真实性越来越强。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这个是IBM的黑科技,视觉大脑。我们通过视觉大脑和腾讯体育联合打造视觉深入学习平台。把篮球作为突破口,致力于让视觉平台看懂篮球比赛。这个一直到现在,在国内AI剪辑属于首创,从建模剪辑到编辑成片都是非常智能化的,这是第一个趋势,在这个趋势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虚拟形象+内容混合。
第二个是应用领域更加多元化,变现加速,展现多元化的商业价值。虚拟形象的商业应用领域拓展不仅是TO B企业,甚至是TO C,还有包括AIGC的数字化营销。在三个领域里面,我们看到智能化的应用,无论是在内容的生产,还是到建模、变现,其实都形成一个闭环,用算力生成内容成为一种趋势。所以AIGC全链路的营销,从传统电商、货架电商、内容电商,到深耕场景垂直的挖掘,我们可以构建垂直行业的知识图谱。
我个人认为,未来10年,除了人工智能是一个风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可以有深耕某一个垂直领域的机会。如果在垂直领域深耕AI动画、AI材料、AI新能源等这样一些体系里面,可能有很多的机会,所以用户对虚拟形象的需求更加具体化,比如代言、带货、演出、金融、农业元宇宙。
第三个趋势是社交属性日益展现。从数据角度来说,数据如果没有社交性,数据就是一堆垃圾,没有任何意义。今天所有的内容,无论是通过AIGC生成的内容,还是自己创作的内容,其实都要有社交属性,才能够展现出交互性,或者是成为热数据。所以这里面可以看到,它新的途径有很多方法,换装、定制、交互等,或者是邀请好友互动,进行社交互拍。通过社交,让所有AI的内容、虚拟形象,或者是虚拟人更加活化、年轻化。所以没有社交,其实就没有活化的过程,要形成最终的闭环非常难。
第四个趋势是交互性显著增强。动态场景+智能互动,提供沉浸式体验。
然后就是三个驱动力:技术力+牵引力+内容力。新技术领跑,泛娱乐开发,内容为核。技术实现场景变革,根据需求创造联系:用户与品牌的联系、用户与环境的联系、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联系;牵引力是品牌接触点平台化管理,注重效果导向,以用户为核心,接触点维度的丰富,联动上下游经济、泛娱乐开发释放IP价值;内容力是用户价值共创,以内容为核心汇聚而成粉丝效应。
最后,我们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AI虚拟形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应用领域更加细分,流程也日趋产业化,价值共创最终成为共识。未来在技术、牵引力、内容力的三轮驱动下,AI虚拟形象产业将蓬勃发展。可以看到,未来2025年产业价值将达到6千多个亿,希望大家都是产业创造里面的参与者,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