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电宝消费乱象频发,“充电宝刺客”你遇到了吗?
艾媒网获悉,7月以来,共享充电宝因乱收费、收费不合理等问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网友戏称,去年躲过了“雪糕刺客”,没躲过“充电宝刺客”。
黑猫投诉平台上相关投诉高达19947条。超1分钟也按1小时计费、归还后仍在计费、莫名付费开通会员、易借难还等乱象,成为消费者投诉共享充电宝的主要问题。
众多用户反映,几家头部共享充电宝公司纷纷涨价。从最初的1元/小时涨到2-3元/小时,在一些一二线城市甚至高达3-6元/小时,且在不同场景实行“差异化定价”,酒吧、KTV、热门景点等场所,共享充电宝的价格相较一般场所会更高,某些地点甚至达8-10元每小时。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共享充电宝的提价实际上带着要挟性质,用户没电的时候,非充不可,价格高一点不得不接受。
更让人忍不了的是,共享充电宝价格上去了,电量却下来了。不少网友表示,共享充电宝充电赶不上掉电,冲了半天才冲进去 30%,还是虚电,转眼的功夫就掉没了。“充电 2 小时,通话 5 分钟”。艾媒咨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餐馆、酒吧、甜品店等餐饮场景下消费者对于共享充电宝的使用率超五成,其次分别为KTV、电影院等室内娱乐场所和商超。飞机场、火车站等跨市交通场景和景区游乐园等有室外长时间驻留需求的场景也是共享充电宝的核心场景。
共享充电宝消费乱象引起了市场监管部门和消协组织的关注。今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针对多种品牌共享充电宝进行了相关调查。7月24日,四川省巴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公示了2023年第二季度重点经营者消费投诉信息,其中,两家共享充电宝公司因未在限期内将整改情况向市场监督部门报告,整改措施不力被公示。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共享充电宝,这个曾经令所有人享受到便利的互联网发明,无论是消费体验还是用户口碑,都在直线下滑。今年夏天,你遇到“充电宝刺客”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