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K书”倒闭背后:付费自习室需求大、活不长,繁荣之下蕴藏危机
暑期到来,全国各地的公共图书馆、书吧、咖啡厅甚至肯德基人头攒动,当中不少是背着几本厚厚的教材或是电脑的备考一族。
近年来,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2年城镇就业人口为45931万人,与之相呼应的是应届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目前已从2018年的820万人增至2022年的1076万人。经济形势的紧张,就业人数的增加,造成了国内就业难度的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之下,考研、考证成为白领、大学生促进自我提升、扩大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同时,考编、考公的赛道上也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研究生报考人数节节攀升,2022年共有457万人报考研究生,超过80万人报名法考。
社会对自习室资源需求的旺盛,刺激了付费自习室市场的兴起与发展。2019年被誉为中国付费自习室“元年”,彼时,以一线城市为领跑者,全国各地的付费自习室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据了解,付费自习室最早起源于与中国一样有着激烈竞争环境的日韩两国。在常青韩剧《请回答1988》中,就有其光景的出现——“昏暗的小屋,贴着目标的隔板,以及低头奋斗的侧影”。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人最主要的自习场所是家里,但大概率存在居民楼装修的噪音、家人频繁的关心与打扰、同时缺乏志同道合的“学友”的家里,显然不具备一个自习场所应当具备的条件。此外,较多人选择的图书馆和教室,因属于公共设施资源,在门店密度和开放时间方面灵活性和可控性较低。这就导致了过半的人表示自己经常甚至总是难以找到合适的自习场所。
私人空间不适宜自习,公共设施资源又有限,大部分自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就使得部分需求外溢到具有综合优势的付费自习室——具有一定付费门槛,能较为有效地聚集起一批高质量人群,学习氛围浓厚;具有多种功能区,设备齐全,能满足休息和学习需求;环境优良,可以提供沉浸式体验;门店较多,交通相对便利;价格相对低廉。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从2018年至2022年,中国付费自习室的用户规模由85万人增长到了755万人,并且这一数字还将不断变化,预计2025年达到千万以上。
实际上,中国付费自习室的发展并不如许多创业者最初设想的那样一帆风顺,起步较晚,先天不足,直到2019年才迎来井喷式发展的元年,刚兴起,又迎来了长达三年的疫情。其经营性质完全依附于线下业务,疫情期间,自然是遭受了沉重打击。然而,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即使是在国内疫情形势最为严峻的2022年,中国北上广深等城市付费自习室依旧火热不减。据相关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付费自习室相关企业超过3700家。
付费自习室市场需求大、扩张速度快的“繁荣”背后,仍然蕴含着危机。
日前,作为国内付费自习室行业先驱、坐拥国内最多的门店数量、活跃付费会员曾超过10万人的连锁品牌“去K书”,在广州的4家门店全部停业,并出现拖欠房租、水电费、会员充值费等情况。“天眼查”征信查询系统显示,早在去年12月,其所属的广州趣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就因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此外,其曾作为被告卷入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中,或与拖欠员工工资有关。
如果说“去K书”的倒闭或许还存在一定的偶然因素,那么倒闭潮的出现以及资本市场的反常冷静,便从宏观上更有力地说明了问题。据统计,从2015年到2020年,97%的独立自习室持续经营时间不到两年,在遍地开花的国内付费自习室行业中,唯一一次的投融资事件发生在久远的2015年,彼时刚成立不久的“去K书”获得300万元投资资金,完成天使轮融资。
付费自习室的市场前景是客观存在的。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找自习空间难这个现象普遍存在,相对于教室和图书馆等场所,付费自习室优势明显。然而,之所以出现开业热与倒闭潮并存的吊诡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前,中国付费自习室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渗透率较低,缺乏行业标准。一方面,盈利模式单一,地缘性强,获客成本高,容易遭遇倒闭风险;另一方面,产品和服务同质化问题严重,缺乏产业壁垒,各品牌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60.9%的消费者表示要“看情况”才能决定未来是否会体验付费自习室。犹豫的背后是人们复杂的消费心理,既对当下的付费自习室信心不足,又对未来的发展仍有一定的期待,反映出未来付费自习室行业亟待进一步发展。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付费自习室作为共享经济业态的一种,随着疫情的放开,付费自习室在2023年将伴随共享经济的复苏而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