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驶入“快车道”,技术加速汽车高效发展
日前,央视网报道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GB/T 20234.1-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和GB/T 20234.3-20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两项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新标准最大的变化是将最大充电电流从250安培提高至800安培、充电功率提升至800千瓦。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此外,近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发布2023年第9号国家标准公告,批准了一系列全新的电动汽车充电相关标准,均与中国牵头共同研发制定的电动汽车(EV)充电接口技术标准“ChaoJi”相关。
电动汽车的普及与发展,充电设施的建设和标准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充电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对于保障电动汽车充电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动汽车能够互联互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局势大好,充电桩需求剧增
新能源汽车分为纯电动汽车、混合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电动车三大类。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被认为是减少尾气排放和缓解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逐渐认识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保护地球的未来至关重要,因而新能源汽车被视为一个可持续的替代选择。
如今,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主要国家的共识。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购车补贴、免税政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全方位激励政策,从研发环节的政府补助、生产环节的双积分,到消费环节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再到使用环节的不限牌不限购、运营侧的充电优惠等,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整个生命周期。这些政策鼓励了更多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了市场的增长。
消费需求增长和厂商产品力提升,推动了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走高,并在近两年得到快速增长。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000万辆,并且在全球汽车市场份额的比重首次超过10%。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推动汽车电动化转型的观念似乎已深入人心。
《2022-2023年全球及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消费趋势监测与案例研究报告》
当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初具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整体建设规模出现滞后问题。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发展所在,政府部门发布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指导意见,鼓励无线充电、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
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让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一个关键问题。政府和企业正在积极投资于充电站点的建设,以解决充电便捷性的问题。
充电桩分为挂壁式和落地式,可根据不同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其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对于公共充电桩,用户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选择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随着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和政策大力扶持,中国充电桩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安全充电需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表示到“十四五”末,中国将形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能够满足超过2000万台电动企业充电需求。预计2025年充电桩数量有望达654.3万台,2021-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5.7%。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维护不到位、服务能力不足是充电桩运营行业里普遍存在的问题。此前在央视媒体的调查中发现,不少用户在充电桩APP里反映类似充电桩损害、无法使用、无人维护等问题。
此外,充电桩的安全隐患仍较多。近年来,发生了多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在进行事故原因调查时发现,充电桩安全问题是主要事故原因。由于充电设施行业标准不完善,比如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不统一,不同运营商充电接口不兼容,收费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系列国家标准的正式发布有利于缓解这一问题。
充电桩建设不仅仅是要补齐新能源车辆发展中的短板,更为重要的是,充电桩还是信息桩、数据桩、网联桩,能够推进出行领域乃至整个社会实现数字化转型。
《2022-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现况及发展前景报告》
车市高速增长,汽车金融、动力电池等后市场领域风口已至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车主对汽车配件用品、维修养护、美容改装、金融保险等汽车相关产业的需求在增加。在需求的推动下,产业链条逐渐规范化,行业将汽车销售以后消费者围绕汽车使用到最终出售,或报废回收各环节所产生的一切交易和服务活动统归为汽车后市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按交易总额计算,2018-2022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达1.21万亿元。
当前汽车后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充满商机的领域。随着中国经济大盘复苏,内需持续扩大,全国汽车产销量和汽车保有量将实现稳步增长。车龄的增加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新动能,将有助于盘活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消费需求、带动汽车后市场的发展。未来,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规模有望实现进一步扩大。
《2023-2024年中国汽车后市场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随着全球汽车电动化转型趋势愈演愈烈,各国正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而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和动力来源,是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国家支持发展新能源汽车,鼓励汽车等内需消费的政策驱动下,近年来中国动力电池装机量将保持持续增长,预计在2023年达到407.7GWh。
中国动力电池行业CR3从2019年的73%上升到2022年的78%,CR5从2019年的79%上升到2022年的85%,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中小企业将进一步受阻,并逐渐被淘汰出局。从历年装机量来看,宁德时代占据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的半壁江山,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稳固;比亚迪则凭借自家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销量优势,在动力电池装机量上紧随其后,位列第二档;剩余企业合计占比约10%,这意味着中小企业发展阻力较大。
此外动力电池的可持续性和环保问题备受关注。随着电池回收和再利用技术的发展,处理废旧电池的环保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总体来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挑战和可持续性问题。随着政府政策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动,该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汽车相关的产业链在不断完善,在时代影响下新一代消费群体对金融和互联网服务接受程度更高,传统车企与新能源车企纷纷拓展汽车金融业务领域。
相较于传统汽车金融企业,互联网汽车金融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优势,摆脱传统金融限制,运作效率更高。相比车企旗下汽车金融平台,覆盖的车型、品牌等范围更广,能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体验。随着入局汽车金融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增多,这部分平台结合品牌背书、自身流量和其他业务协助的优势,在获客渠道、用户消费行为分析等方面领先于传统汽车金融公司。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受访用户使用分期付款的汽车金融产品偏好度更高,占比76.7%,而意愿使用以租代购产品的受访用户仅为9.8%。对于个人消费者而言,其更在意汽车归属权,因此分期付款和贷款形式的汽车金融产品更受个人消费者青睐。随着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互联网分期付费产品的进一步普及,用户对分期付款形式的互联网汽车金融产品接受程度更高,未来该类产品也将展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互联网汽车金融产品主要针对乘用车,但汽车产品细分化程度较高,未来平台发展可更多关注其他类别车型,如巡游车、大巴等商用车仍具有金融服务空间。扩大2B类型业务范围有望拓展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的盈利渠道,但该类服务对平台实力、资金实力、风控能力有较高要求。虽然互联网汽车金融发展具备良好前景,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新车消费增速减缓等压力。互联网汽车金融平台未来将加强与传统车企和金融机构的合作,整合各类渠道与资源,触达更多用户,扩大汽车金融覆盖产品范围、进入细分赛道,以及在新能源汽车、二手车、商用车等细分市场推出新金融产品。
科技发展新高度,飞行汽车将从梦想照进现实
飞行汽车,曾经是科幻小说和电影的经典场景,如今正逐渐从幻想走向现实。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及和人们对更快、更便捷交通方式的需求,飞行汽车正逐渐成为未来交通的一部分。
飞行汽车的应用场景大体上可以分为民用、商用和军用三类。在民用方面,一旦推向市场,必将成为未来代替人类地面汽车、私人飞机的必备交通工具;商用方面可以提高物流运送效率;军用方面可以提升兵力投送的能力和速度,节省时间成本。总体而言,飞行汽车前景非常广阔。
近年来,美国的Archer Aviation、德国的Lilium Aviation、英国的Vertical Aerospace等飞行汽车企业相继上市,航空业的波音、空客等,汽车企业的小鹏、吉利、长城、大众、丰田、本田、现代、通用等等纷纷参与到飞行汽车领域。
城市交通拥堵一直是全球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飞行汽车可以通过空中通道快速移动,避开地面交通,从而缓解拥堵。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大多数中国自驾出行受访者每周出行时间超过1小时,受访者出行遇到交通堵塞、安全问题、天气问题、停车问题影响日常出行。当下的交通工具仍不能满足居民日常出行需求,飞行汽车未来有助于解决地面出行带来的种种痛点。
然而,管理大规模飞行汽车的空中交通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这需要开发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以确保飞行汽车之间的安全距离和路径规划。
伴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公共设施的建立、交通管制制度的完善,未来城市的汽车出行不仅在陆地行驶,也于空中飞行,交通实现多维立体化发展。空中交通路线得到开发后,将大大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汽车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演化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再到无人汽车和飞行汽车,每一步都在寻找更高效、更清洁、更安全的出行方式,这一演变进程也将继续推动着汽车行业朝着更加可持续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