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抄底,永辉超市被爆改,中国零售将临大变局?
名创优品(09896.HK)9月23日公告称,以约63亿人民币收购永辉超市(601933.SH)29.4%的股权,其中包括牛奶公司持有的21.1%及京东持有的8.3%的永辉超市股份。消息一出,引发热议。
(图片来源于名创优品公告)
公告提及,永辉超市是以生鲜商品经营为特色的连锁超市运营商,主要经营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及社区超市,门店总数约850家,遍布全国逾25个省份及直辖市。
对于此次收购股权的缘由,名创优品方面披露,此次交易完成后,名创优品预计将成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进一步扩大线下零售版图。收购完成后,双方合作可用较低成本开发更优质的自主品牌产品,预计这将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永辉超市已在中国市场建立庞大的门店网络及供应链,今后通过合作共享资源,可以进一步提升规模经济效应,优化成本结构,从而提高集团的投资回报。
9月23日当晚的电话会上,名创优品首席财务官张靖京表示,一是从零售的角度看,名创优品看好永辉超市的调改前景,认为这个业务有前途;二是永辉超市目前的估值具有吸引力,投资成本的溢价低,安全边际较高,名创优品进入之后,能够帮助永辉超市优化现在的股东结构和治理结构,支持它现有的业务方向,更好地发挥双方在渠道升级供应链上的整合优势。
名创优品主席兼CEO叶国富表示,之所以投资永辉,是因为中国线下超市面临20年一遇的结构性机会,即胖东来模式。“过去十几年,我走遍了全球,看过各种各样的零售业态和模式之后,我发现比Costco、山姆和Trader Joe’s 更优秀的零售模式原来是在中国,那就是胖东来模式。事实上,我认为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唯一的出路。”叶国富表示:“希望大家给点耐心,我希望大家相信我的眼光,我不仅在看中国,我在全球看零售业的,别的地方我会做错,但在零售这一块我绝对不会做错的 。”
名创优品崛起,从亏损困境到全球零售巨头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名创优品收入达77.59亿元,同比增长25%。
(图片来源于名创优品2024年半年报)
名创优品创办于2013年,是一家根植于中国的全球化零售企业,通过全渠道、全场景的数字化运营,配以高效的物流配送和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系统,科学化生产和销售各种生活休闲百货。自2015年启动全球化战略以来,名创优品便通过本地化运营,持续拓展业务版图,并吸收全球各地的兴趣元素,为产品设计提供灵感,产出更多不同类型、风格的商品,引导消费潮流。供应链能力是支撑名创优品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凭借庞大的设计团队和供应商网络,名创优品可以快速将新兴趣潮流转化为实体商品,投入市场,形成从兴趣到消费的转化闭环。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名创优品迅速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起超6800家门店的零售网络,其中海外门店近2700家,占比超三分之一,遍布纽约、洛杉矶、巴黎、伦敦、迪拜、悉尼、新加坡等全球知名城市核心商圈。特别是在2024年6月,名创优品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的盛大开业,不仅标志着其成为首个入驻该地标性街道的中国品牌,还彰显了其品牌实力的飞跃。值得一提的是,名创优品在2023年已经在纽约时代广场开出旗舰店。
(图片源于名创优品官网)
名创优品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持续的创新与对消费者需求的精准把握。
名创优品自2019年起,成功借助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的热度推出漫威联名产品,收获了市场的热烈反响。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还验证了“IP联名”作为重要增长手段的有效性。此后,名创优品持续深化与迪士尼、三丽鸥等超过100个头部IP的合作,推出众多联名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线,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推动了销量的快速增长。
(图片源于名创优品官网)
名创优品不断推出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截至2024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在各渠道平均每月推出超过约940个SKU,为消费者提供约10,100个可选的核心SKU的广泛产品组合。这些产品涵盖生活家居、小型电子产品、纺织品、包袋配饰等多个主要品类,为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市场活动和联名合作,名创优品不仅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还增强了市场号召力。例如,今年3月与Chiikawa的联名合作就引发了现象级消费热潮,进一步验证了其市场影响力。这种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为名创优品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永辉自救,“爆改”胖东来
近年来,永辉超市的日子不算好过。
永辉超市成立于2001年,于2010年12月登陆上交所上市,又被称为“生鲜第一股”。从营收数据来看,在2010年上市时,永辉超市的营收为123.18亿,到疫情前的2020年,永辉的营收规模一路暴涨至931.99亿元。但如今的永辉超市由于线上购物、社区团购、同城配送等业态的竞争,近年来营收出现下滑,2021-2023年,永辉超市总营收分别为910.62亿元、900.91亿元和786.42亿元。
永辉超市营收主要来自于零售业和服务业两大部分。其中零售业包括生鲜及加工、食品用品(含服装)两大类产品,服务业包括向供应商收取宣传服务费、促销服务费等。近三年来,永辉超市零售业占总营收的比重均在93%-94%之间。
财报显示,永辉超市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86.42亿元,同比下滑了12.71%,净利润为-13.29亿元。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半年报也略显逊色,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7.79亿元,同比下降10.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5亿元,同比下降26.34%。在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同时,永辉转型寻求突破的办法,频繁进行高管变动与闭店止损。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的前6个月时间中,永辉关闭了64家门店。
(图片来源永辉超市2024年半年报)
2024年5月起,胖东来和永辉超市正式宣布合作。此次合作的核心在于,胖东来将深度参与永辉超市的改造升级,首站便是永辉郑州信万广场店。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在调改启动会上明确表示,这次调改不只是向永辉输出部分胖东来自有品牌商品,还会将供应链能力无条件分享给永辉,同时共享胖东来的商品结构、组织团队等。永辉超市方面表示,“永辉超市已经启动全国范围内的调改,会陆续按照胖东来的模式进行逐步调改。“
(图片来源永辉超市官网)
永辉“爆改”胖东来模式是否可复制?事实上,胖东来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卓越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以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网红属性,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庞大客流量,从而显著提升了门店的坪效。永辉超市前两家调改门店,一定程度上也遵循这一逻辑。但随着门店密度提升,热度下降,客流量或将出现下滑。永辉超市在全国门店众多,选择多少门店进行调改也将是一个重大问题。此外,胖东来模式的引入还将对永辉超市的单店营收成本结构产生深远影响。产品成本、设备成本等各方面的变化都需要永辉超市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在提升顾客体验的同时,不增加过多的运营成本负担。
(图片源于永辉超市微博)
胖东来被认为是中国零售行业的成功范例,凭借着极致的服务和顾客体验,创造了独特的竞争优势。然而,胖东来的模式极具个性化,尤其是其“高服务质量、高客户忠诚度”的运营模式,依赖于创始团队的执行力和文化导向,未必适合所有超市。
对于永辉来说,胖东来模式难以完全复制,但可以借鉴其在顾客服务、品类精细化管理以及购物体验优化等方面的经验。永辉的调改空间主要集中在:门店升级。通过改造现有门店,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供应链优化。充分发挥永辉在生鲜供应链上的优势,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运营。数字化升级。结合新零售模式,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满足顾客的即时需求。
胖东来的调改方式为永辉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但其成功需要因地制宜地进行调整,结合自身的市场定位与资源来进行创新转型。
目前来看,永辉超市的转型依然在进行之中。胖东来与永辉超市的合作,名创优品的收购,永辉超市能否成功转型,恢复增长,依然值得关注。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接受采访时表示,名创优品通过此次收购永辉超市,成功地将触角延伸至大规模线下超市领域。永辉超市作为线下大卖场的佼佼者,拥有广泛的门店网络和深厚的顾客基础,这为名创优品迅速提升市场覆盖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名创优品此举不仅丰富了其产品线,也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零售行业的地位。
尽管永辉超市近年来面临业绩下滑的挑战,但其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和顾客资源依然是宝贵的资产。名创优品显然看到了永辉超市的转型潜力,尤其是在与胖东来等企业的合作中展现出的调改和创新能力。名创优品相信,中国线下零售行业正迎来二十年一遇的结构性机遇,而以胖东来为代表的超市正逐步改变行业格局,有望在这一轮变革中焕发新生。名创优品的加入,无疑将为永辉超市注入新的活力,共同探索线下零售的新模式、新路径。
此外,名创优品以63亿元的价格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相当于每股约5.45元。永辉超市股价近期有所下跌,因此这一收购价格相较于永辉的历史股价并不算溢价过高,具有较强的投资吸引力。考虑到永辉的潜在转型空间和线下零售市场的长远机会,名创优品此举可能是为了获得长期战略价值而做出的前瞻布局。
对于名创优品而言,名创优品通过此次收购可迅速进入超市零售领域,扩大其业务范围和市场影响力。未来若能成功融合永辉的供应链与经营模式,名创优品的零售业务将得到较大补充,增强其多元化的竞争力。同时,名创优品也可以利用永辉的门店网络进一步扩展其产品销售。
对于永辉超市而言,名创优品的注资将有助于永辉获得新的资金支持,推动其门店改造和运营模式革新。同时,名创优品的零售经验或能为永辉提供新的增长方向,特别是品牌化、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提升。永辉在超市行业的定位可能会发生变化,未来或许更倾向于精细化运营、强化品牌形象。
名创优品在此刻收购永辉,则更像是给线下零售试水。毕竟,如今,大卖场模式起家的零售商们仍在面临着关店、业绩下滑的困境,市场也在等待一个关于未来发展的更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