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一:寺庙成年轻人旅游新宠,“寺庙经济”透视消费新动向
前段时间寺庙旅游在年轻人中爆火。携程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寺庙旅游已经悄悄在年轻人当中流行起来,年轻人正成为点燃寺庙旺盛香火的主力军。“佛系青年”、“年轻人在上课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疯狂星期寺”等话题登上了热搜。
为了解年轻人寺庙游消费行为及客观反映年轻人寺庙消费新动向,艾媒智库联合草莓派网民行为调查与计算分析系统,开展主题为“中国寺庙游消费新动向洞察数据”的全国随机抽样调研。艾媒调研数据显示,90.2%的受访者有关注“年轻人热衷寺庙游”现象。寺庙旅游成新关注热点。
社交平台带火寺庙游,平台官方抓住热点助力营销
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认为寺庙游的爆火离不开社交平台的助力。和之前的“露营”“围炉煮茶”“飞盘”一样,“寺庙旅游”已发展成一种新型社交方式。据巨量引擎的数据来看,从开年到3月22日,“寺庙”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同比增长高达600%以上。数据显示,44.31%的搜索人群属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18岁至23岁的年轻人群的偏好度高居榜首。
在小红书上搜索“寺庙”二字,已经有超过70万篇笔记和近9000件商品,关于“灵隐寺拍照”的笔记有1万多篇。年轻人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寺庙旅游经验和心得。观众被平台上禅意与创意并存的图文视频所吸引,跟随攻略去打卡,拍照分享自己的体验,形成二次传播。除消费者自发传播外,平台官方抓住热点进行营销,如小红书平台开设“寺庙漫巡指南”专栏,整合全站笔记为网友提供寺庙旅游全套攻略,彻底点燃年轻人寺庙游消费热情。
寺庙运营趋向年轻化,寺庙成文旅观光短途游的好去处
寺庙多位于山清水秀之地,环境清幽,无论是从自然风光、人文底蕴、建筑美学各个角度出发,都是吸引旅客短途游玩的好地方。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副教授张祖群表示:“作为宗教文化空间,很多寺庙古色古香,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同时又满足了年轻群体游玩时拍照打卡的个性化需求。”在年轻人源源不断“涌入”寺庙的同时,寺庙也在进行创新。寺庙运营开始趋向年轻化,针对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需求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寺庙咖啡、香灰手串、香囊、带有“佛偈”的小摆件、“联名”帆布包等周边。此外“鸡鸣寺的樱花开了”,“你这么棒棒,我佛应该喜欢你”等与传统印象中的寺庙反差感极大的标语、兼具古代设计思维与现代建筑美学的寺庙设计......寺庙运营开始朝着年轻消费群体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前来消费。艾媒调研数据显示,58.2%的受访者认为寺庙集文化、观光、社交、消费于一体,的确是短途休闲旅游的好去处。44.3%的受访者认为寺庙咖啡、手串等创意文创周边吸引众多年轻人前去消费。
艾媒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前往寺庙祈求愿望前三的是健康,事业,财运。从寺庙文创设计角度出发,抓住消费者愿望,针对性赋予文创产品相对应的含义,“所求即所得”,再加上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设计。寺庙文创凭借高颜值、好寓意,轻松“拿捏”年轻人喜好。
如今的寺庙不仅仅是祈福之地,也是年轻人新的社交场所,像永佛寺的“慈杯”咖啡店,北京智珠寺的茶室,北京嵩祝寺的寺庙瑜伽,九江诺那塔院开展的寺庙禅修活动,各式新兴活动打破人们去寺庙只能上香的传统观念。
年轻人上香沉浸式感受禅意,缓解生活压力
“年轻人在上课和上进之间选择了上香”一句玩笑话,似乎认为年轻人上香是为了逃避现实,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神佛之上,这一说法过于片面。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56.5%的受访者表示上香是心灵减压的方式,情绪需要出口。过半的人表示,上香是个人意愿,应予以尊重。38.8%的人明确表示,上香不等于逃避现实。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再加上前几年疫情的影响,生活充满着不确定性。年轻人面对学业、工作、生活压力较大,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焦虑、内卷成为了当代年轻人的常态。“也不是真的想要什么结果,但总觉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拜一拜上柱香能让心里好一点。”抱着这样心态奔向寺庙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
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58.9%的受访者表示,前往寺庙上香是为了有个精神寄托,缓解精神压力。无论是转发锦鲤、敲打电子木鱼还是寺庙祈福、“请”香灰手串、还是单纯地享受寺庙人文风景,都是年轻人精神寄托与宣泄压力的选择之一,不妨将它理解为现如今的一种作为缓解年轻人生活压力的新型娱乐方式,表达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寺庙旅游逐渐升温,随着春季踏青、五一假期、暑假旅行旺季的到来,也为旅游业的复苏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何把文旅,休闲,与封建迷信有效区分,对于如火如荼的寺庙游,还是建议需要增加几分理性。此外,伴随寺庙旅游火爆现象的,是寺庙文创产品开发、寺庙景区资源开发,寺庙景区周边配套设施开发,寺庙旅游走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而在寺庙旅游建设的过程中保持景区文旅发展与商业化之间的平衡,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