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曝光直播乱像,行业急需规范
近日,据“3·15”晚会报道,在一些短视频平台的直播间中,不少主播打着“替老百姓办事”“调解家庭矛盾”的旗号上演苦情戏码,哄骗老人下单买货。主播贩卖的产品号称能治病,实际上不过是普通食品。比如,宣称能治疗肿瘤,实际上不过是压片糖果;宣称有神奇功效、9年才能采摘一次的“天山雪莲”,实际上不过是皂角米。为了让直播间里的老年群体下单、兜售假冒伪劣产品,从情节到话术,从演员到场景都经过精心编排。新闻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民众呼吁相关监督部门加强管理,严惩欺骗消费者、侵犯消费者利益的商家,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直播乱像损害消费者权益,阻碍行业发展
对于直播乱像的担心不仅仅最近才开始。早在2020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显示,有37.3%的受访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消费问题,“担心商品质量没有保障”和“担心售后问题”是消费者两大主要顾虑。
总体来看,问题主要分为几类:一是夸大虚假宣传,包括夸大产品性能、人气流量造假、产品质量缺陷等;二是货不对板、以次充好,甚至售卖假货,欺骗消费者;三是消费者售后维权困难,主播不接受退货,和商家互相“踢皮球”等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平台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勇坚表示,这些直播电商乱象,使消费者不能获得关于商品的准确信息,破坏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夸大商品的性能、功能导致消费者对商品的认知混乱,甚至损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错误的价格体系,以及直播间的违规使用极限词,也极大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直播市场前景广大,但急需规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直播生态链备受用户关注,网络直播用户规模持续上升,直播行业拥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6.38亿,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47.2%,占网民整体的63.1%。
随着直播市场的逐步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未完全制定,并不能让所有使用者满意,“水军”刷单、价格虚高等问题困扰着广大消费者。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4.3%的直播用户对直播行业表示非常满意,60.4%的直播用户表示比较满意,但仍存在对直播不满意的用户。
近些年直播“翻车”事件的频发为直播行业敲响警钟,直播内容和主播是直播行业较为关键的因素,直播平台、头部机构、主播等应共同努力,加强对直播和质量的把控。构建起良性的直播行业发展环境,既需要社会各界构建起一个公开公平的举报、监察平台或者体系,也需要平台自身加强对内容管理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