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个人信息成商品,你的聊天内容可能“被窃听”!
7月12日,央视财经曝光了一些越界App获取个人信息的现象。报道指出,部分用户在线下闲聊时出现的词语,之后会出现在手机应用的推送中,由此怀疑手机App存在窃听的行径。另外,报道还指出了一些不合理的信息授权行为、以及利用手机验证码方式获取个人信息等问题。
目前,APP违规索权仍然普遍,越界行为屡见不鲜。中央网信办公布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9月,中央网信办官方举报平台收到涉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举报超过9000条。同时在针对大量APP评测的结果中,仍发现很多APP都存在强制超范围索要权限的情况。
而2020 年刚过半程,工信部就已公布了两批“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 App”名单。其中,在 5 月 15 日,工信部就公布了 2020 年第一批存在问题的应用软件名单,包括当当、租租车、WiFi 管家等 App。
就在上周,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名单,主要包括智慧树、纳米盒、悟饭游戏厅等 15 款 App。在被点名的15个App中,有13个都涉及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包括“私自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等等,个人信息安全依然受到威胁。
中国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屡屡见诸报道,由于APP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大范围个人信息泄露引发了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被泄露出去的个人信息,经过筛选分析用户特征,从事恶意注册账号、电信诈骗甚至绑架勒索等精准犯罪活动,严重威胁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以来,公安部在15个省份开展打击贷款类网络诈骗犯罪,发现非法团伙就是将矛头指向有明确贷款意向的人员,根据他们在互联网、手机App等的浏览、搜索记录,分析其贷款意向,从而精准推送大量虚假贷款广告,并实施诈骗。
不难发现,违规越界的 App,正成为信息化毒瘤。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业内利用过度索权、信息窃取等方式进行牟利的应用开发商将难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在网络环境进一步得到净化的背景下,应用开发商及运营者必须充分重视数据安全以及用户个人隐私管理。只有充分遵循法律条文,在合法合规的背景下规范运行,才是应用厂商生存的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