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市场持续扩容,规范化、健康化、品质化成民之所趋
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列入其中,预制菜市场在政策的加持下持续升温,国内预制菜企业数量大增。这种火热的情况一直维持到大众将目光聚焦到“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上,无处不在的预制菜突然成为众矢之的,偏向负面的舆论使得预制菜市场陷入了冷热交汇的尴尬处境。
中国预制菜行业企业组织分析:新增企业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新增预制菜企业905家,其中山东省新增预制菜企业数量最多,占比达29.5%。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预制菜新增企业仍普遍分布在沿海省份。随着预制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如安徽省、河南省等具有较强影响力,推动中部地区成为全国食品产业版图的重要一极。
超八成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加工程度存在误解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目前近六成(59.2%)消费者认为自身对预制菜比较了解,超三成(30.6%)消费者认为自己非常了解预制菜。按照加工程度及原辅料的不同,预制菜可划分为即配食品、即烹食品、即热食品。但超八成(87.9%)消费者认为预制菜多数是成品及半成品,对仅经过筛选、清洗、分切、按份封装的净菜(即配食品)了解不深。
防腐剂与保鲜问题成消费者主要隐忧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消费者对预制菜进校园的主要隐忧较为分散,最为突出的是担心预制菜添加防腐剂危害人体身体健康(41.8%),其次是担心食材不健康或保质期过长(40.8%)、缺乏监管或行业标准不统一(38.1%)。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预制菜暂未能解决不添加防腐剂而能使食物保持新鲜的问题,因此一方面应制定防腐剂的添加标准;另一方面应发展可以取代防腐剂的食品保鲜新技术以及快速冷链技术,处理好保鲜和安全的矛盾。
根据《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预制菜行业运行监测数据分析报告》调查可知,社会群众尤其是学生家长之所以对“预制菜进校园”反应如此剧烈,一是源于对预制菜加工程度的误解,超八成消费者对预制菜存在认知偏差,认为预制菜多为提前做好的半成品或者成品,营养价值流失严重;二是源于对防腐剂危害身体健康的担忧等。因此,预制菜市场要想再次回温,必须施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条例,视保证食品的安全与健康为重中之重,充分保障食品的品质,同时积极进行技术革新,研制防腐剂的替代品,再辅之以系列科普活动,从而消除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过度防备,重挽消费者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