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中国大学城商圈行业:发展前景广阔,现阶段商圈业态单一化问题突出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过程中,1999年,河北廊坊的东方大学城建立,以此为起点,各地掀起大学城的建设热潮,在此后短短十多年的时间内,全国范围内已建成超过60座各具特色的大学城。
随着大学扩招与城乡基础教育逐渐普及,近年来高等院校毕业生不断增加,据教育部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高考考生规模达到1193万人,与2016年相比净增长达到253万人,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达到1076万,截至2023年6月15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72所。
数量庞大的高校师生与相对集中的分布格局,为大学城商圈带来了极具诱惑力的发展前景。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大学城商圈平均可覆盖20.4万人口。
然而,目前中国大学城在建设规划上普遍存在为造城而造城的状况,高等教育发达,资源共享相对流通,但教育城的单一功能突出,商业业态缺失问题却普遍存在。随着大学城综合体量的快速增长,如何形成环大学城半小时生活圈,形成多业态融合的消费场景,建立多元丰富的大学城商圈消费矩阵,是未来大学城商圈发展所需面临的重要问题。
大学城商圈的形成
城市的发展是包容性和承载性的,而大学城则是开放性和输出性的城中小镇。大学城既具有一般城市的特征,又具备独特的特点,它是大学和城市两者属性的结合体。大学城的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大学城的聚集效应,将推动形成大学城商圈,提升其对本地区的引领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
用户调研:大学生月均消费偏低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学城消费群体主要消费金额集中在501-1000元(49.5%),消费频率为每周1-2次(51.8%),大学生在大学城外消费的频率以每周1-2次(52.1%)为主,略高于大学城内消费的频率。
用户调研:期待大学城商圈业态多元化发展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大学城主要消费群体对未来大学城商圈增值服务期望最高的是露天电影/音乐会(76.4%),其次是交友沙龙(67.7%)以及外语角(40.3%)。此外,49%消费者表示希望增设茶吧/咖啡吧业态。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大学生在大学城的月均消费偏低,消费潜力仍未被充分地挖掘。随着电影节、音乐节等成为城市展示青春活力的窗口,大学生对商圈增设相应增值服务的需求同步增长,环绕大学城商圈设立的演出将凸显“商圈+演出经济+夜间经济”的聚合效应。
当代大学生有着购物、精神、文化、社交等多元化需求。随着搭子式社交、看展式社交、露营社交、奶茶社交等主打“垂直领域”“精准陪伴”的社交模式的兴起,大学城商圈应抓住这一风口,提升业态的新消费社交属性,丰富大学生社交消费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