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预制菜行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亟需政府有序引导、科学发展
3月3日,首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广东省农业对外经济与农民合作促进中心、佛山市农业农村局、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承办。大会吸引超800家预制菜产业链相关企业参展,全国预制菜龙头企业悉数莅临,如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和来自港澳台及法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客商皆踊跃参与;另有近千家知名预制菜采购商也投身其中。
活动现场,《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白皮书》由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组委会指导、艾媒咨询和南方农村报共同编写。
报告正文内容共计 105 页、45166 字、157 个图表。
中国预制菜行业总体规模
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国内便出现了净菜(指洗净后的菜),21世纪初,中国陆续出现半成品生产企业,对肉禽和水产等原材料进一步加工。而往后的几年,外卖平台的出现又加速了料理包需求的增多。中国政府在2016年前,不断下发关于“绿色食品、食品工业化、冷链物流”等相关发展政策,加大对预制菜行业的扶持。随后几年,预制菜在餐饮B端先行“发酵”。
由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占比不断提升,预制菜成为了“降本增效”的关键法宝。而近两年,预制菜又从B端火到C端。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疫情期间,消费者对预制菜产品需求增多,各大电商、生鲜超市预制菜销量成倍增长,C 端预制菜产品接受度提升。且预制菜有效地降低了餐厅运营成本,缓解了疫情期间堂食业务的损失,成为餐饮企业降本增效的利器。B、C端激增的需求吸引了生鲜电商、餐饮等企业的布局,行业玩家增多,2026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达10720亿元。
中国预制菜产业链
中国预制菜行业产业链可以拆解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部分。预制菜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供应型企业,包括原料提供给企业、初加工业(如米面粮油加工)、包装供应企业。产业链中游主要为预制菜加工企业,包括上游供应转型企业、专业预制菜加工企业、传统速冻食品企业、零售企业和餐饮企业。这些企业以净菜、半成品菜的生产加工为主,常以冷链物流配送至下游。下游企业主要职能为销售,如经销商和线上电商等。
产业链下游预制菜的销售渠道可以分为B端和C端两部分。最初,预制菜是为餐饮企业提升备菜效率而催化出来的产品, 当前预制菜市场主要以B端为主,如连锁餐厅、乡厨、酒店。预制菜2C销售渠道指食品企业或者餐饮企业在工厂完成预制菜加工后,通过餐饮门店、电商平台、商超等渠道 销售给顾客。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及餐饮零售化影响,预制菜C端消费关注大幅提升,从餐饮后厨逐步走入家庭餐桌。目前预制菜行业主要有五大参与者:原料供应企业、 预制菜生产企业、速冻食品企业、连锁餐饮企业和零售企业,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
中国预制菜产业中游企业数量分布概况
数据显示,2011-2020年,预制菜企业注册数量逐年递增,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有所减少,2022年全国现存预制菜企业数量超7万家。预制菜企业普遍分布在沿海省份, 其中,山东省(7974家)的预制菜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一,其次为河南省(6317家), 广东省预制菜相关企业也超过 6000家。
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
疫情期间预制菜需求量激增,市场发展潜力逐步释放,行业参与者增多,竞争进一步加剧。预制菜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亟需政府有序引导、科学发展,《白皮书》为政府部门科学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把握时代机遇、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为预制菜企业和行业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