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问题带你了解中国特医食品发展状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对慢性病发病的影响,中国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防控工作仍面临巨大的挑战。而特医食品作为慢性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营养支持产品,将更加受到重视。
什么是特医食品?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FSMP),是指为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者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者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包括适用于0月龄至12月龄的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和适用于1岁以上人群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中国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实行严格的注册审批管理。
特医食品产业链如何划分?
特医食品产业链上游市场参与者包括特医食品生产所需配方原料供应商。产业链中游环节主体为特医食品生产企业,主要为下游的应用场所提供特医食品产品,业务范围涉及特医食品系统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企业类型涵盖乳制品企业、药品企业、保健品企业等。典型外资企业代表如雅培Abbott、雀巢Nestle、NUTRICIA等,本土企业如恒瑞健康、伊利、恩特纽健、立适康。而产业链下游则涉及特医食品消费场所及消费人群,其中消费场所包括医院以及院外渠道。其中院外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下包括社区医院、社会药店、养老机构等,而线上则包括第三方平台或自建渠道。
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如何?
全球市场方面,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2018年全球特医食品市场规模从583亿元上升到739亿元,且2015年后增速平稳,均在6%左右。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特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且有望在近几年突破千亿。
中国市场方面,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2020年中国特医食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特别是2020年疫情爆发使得提高免疫力的食品和功能性食品受到市场欢迎,因而特医食品市场规模增速明显上扬。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只有1.6%的营养不良患者在食用特医食品,与美国65%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未来在人口老龄化、下游需求不断加大及医院营养科建设发展等因素驱动下,特医食品凭借在临床营养支持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市场规模将持续保持增长。
特医食品企业发展情况如何?
(1)企业数量及地区分布
截至2021年7月19日,中国特医食品相关企业共有954家,其中在业、存续的企业为864家,占所有有关企业的90.57%。而就地区分布情况来看,广东省的相关企业最多,达到129家,其次为山东省,达到107家。
(2)企业获批特意食品数量
截至2021年6月,中国获批特医食品中,雀巢占据数量最多,为11款。雅培紧随其后,获批特医食品数量为8款,其中包含2款全营养配方食品以及6款婴配类配方食品。婴配类中占比最大的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婴儿配方食品,有三款产品;其次乳蛋白水解配方有两款,母乳营养补充剂有一款。
此外,圣元营养、苏州恒瑞、杭州贝因美、纽康特、吉林麦孚、广东君悦、美赞臣、西藏多欣分别获批特医食品5款、5款、4款、4款、3款、3款、3款、2款。
网民对特医食品认知度如何?
由于特医食品在国内发展的历史较短,且该产品需要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因而社会认知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14.2%的受访者表示对特医食品非常了解,48.8%的表示大致了解,此外剩下的37%的受访者对特医食品的认知度较低。
消费者认知度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特意食品行业发展。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调研数据显示,超过5成消费者认为社会认知度低是限制特医行业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缺少专业营养师指导,占比48.8%。而互联网销售渠道限制、产品制备技术低等也是行业发展限制因素之一。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公众对营养健康的需求提升,但科普不足和营养教育是妨碍特医食品发展的重要因素,因而加快特医食品在临床和公众中的普及将会是行业各方亟需解决的问题。